子洵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21章 迎太平公主回京,開元帝師,子洵,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大唐西域是抵禦突厥和吐蕃的前線,太宗皇帝設立的隴右道,轄區太狹長。三郎建議,將隴右道的涼州、甘州、肅州、瓜州、沙州、伊州、西州等七州劃出,設定一個河西道,並設定節度使、支度使、營田使等職,以鞏固河西的軍事防禦!”
李隆基提出的策略,讓李旦先是一驚,馬上又感到很欣慰。
三郎年紀輕輕,深諳文武之道,駕馭天下的才能,已經在他的身上初露頭角。
“太子所想,也是朕之心意!涼州都督賀拔延嗣勇武善戰,你可將他提拔為河西道首任節度使,賜雙旌雙節,全權管轄河西道,為大唐守好西門和北門。”
李隆基頷首稱是。
李旦又道:“長安在關內道的最南邊,山南道也肩負著拱衛京師的重任,你可依山川形便將山南道一同拆分為山南東道、山南西道。”
“是!”李隆基恭恭敬敬行了個叉手禮,“回去之後,三郎即刻擬旨,請三省宰相封駁批敕!”
李旦揹著雙手,極目遠眺著大雁塔寶瓶葫蘆形的塔尖。
大雁塔下,樹立著兩塊碑石,是太宗皇帝和高宗天皇大帝撰文,褚遂良親書的《慈恩寺聖教序》和《慈恩寺聖教序記》。
這是他幽禁深宮時,曾經描摹了一遍又一遍的碑拓。
不知母親駕崩前,是否想起了褚遂良孤蠶吐絲般的文字。
她下令恢復褚遂良的官爵,並追贈諡號“文忠”。這一年,距離褚遂良客死異鄉,已經過去了整整四十六年。
夕陽即將西下,長安城籠罩在一片祥和寧靜之中,家家戶戶都鍍上了一層炫目的金邊。
長安落日,李旦在宮中看過無數遍。
景雲之後,他才覺得這是一道人間美景。
“今日在朝廷上,眾臣一致同意與東突厥重啟聯姻,竇懷貞、蕭至忠、崔湜、李猷等人都沒有提出反對意見。可見,公主一黨也是以大局為重的。朕希望,太子凡事多與他們溝通,畢竟,他們也是大唐朝廷的重臣。”
李隆基微微轉過頭去,用眼睛的餘光,悄悄地打量著父親。
看得出來,父親心裡正掛念著遠在蒲州的太平姑姑。
金色的餘暉落在他的臉上,把那一臉依戀和掛念襯托得格外濃烈,像長安城裡的一樹樹繁花,開得絢爛又寂寞。
李隆基不忍心違逆父親對姑姑的慈愛之心,低眉道:“新朝剛剛建立不久,朝中綱紀有些廢弛,只要三郎與百官齊心協力,一定會匡正綱紀,濟安元元的!”
父子倆並肩前行,慢慢從含元殿上下來。
回望之時,最後一絲金色已經隱匿於天際。
天空中只剩下泛著綠意的薄青色,像一隻茶青釉蓮花盌,倒扣在含元殿的角簷下。
回到紫宸殿後,李旦突然得了怪病,茶飯不思,整日呆呆地獨坐著。
尚藥局的奉御、侍御醫、直長都來看過了,誰也瞧不出個所以然。
李隆基很生氣,讓高力士請了葉法善天師過來。
他親自為李旦把脈、一番望聞問切之後,靜靜地退出了紫宸殿。
見他出來,李隆基緊走幾步追上來,急切地問道:“尊師,陛下龍體可有什麼大礙?”
“陛下脈象、舌診皆正常,身體並無大礙。剛剛服用了一盌安神湯,已經睡下了。”後半句話頓在葉法善天師的喉口,半晌才說出來,“太子殿下,陛下的病,不在肉身,而在心尖!”
李隆基瞬間明白了,父親是對太平姑姑思念成疾,落到了茶飯不思、神智不清的地步。
“為了我,陛下才將最疼愛的太平公主安置到蒲州的……”
“太思念一個人,可導致癲狂、抑鬱、迷茫、狂躁、妄想等症狀,嚴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