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洵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0章 太初宮隆基降世,開元帝師,子洵,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東突厥,百姓拖家帶口,千里度磧,喬遷到河西甘州、涼州等地,真是不容易啊!”

劉蘊芽滿懷憂慮地將制令放回原處。

皇子李隆基正安祥地睡在搖籃裡,一縷微弱的陽光照著那飽滿而白淨的臉蛋上,像一朵被朝露潤溼的花骨朵。

竇淺漪輕搖幾下搖籃,就會抬頭看他們一眼。

李旦道:“正月剛過,太后以瞭解民情吏治為由,在朝堂設立了登聞鼓與肺石,有擊鼓或立石之人,侍御史必須受狀聞奏。宮內外,迅速掀起了一場告密之風。”

竇淺漪細聲道: “聽說,她還在太初宮前設定了一個銅匭,大興告密之風。上至一品官員,下至黎民百姓,均可告密。你告我,我告你,處處風聲鶴唳!”

“那是侍御史魚承曄之子魚保家的主意!”劉蘊芽快言快語道,“他上書請求鑄銅為匭,幫助太后受天下密奏。”

銅匭中空有四隔,每隔各有一個開口,可以接納臣下奏書。

東曰“延恩”,為讚揚武太后政績而設;南曰“招諫”,言朝政得失者投之;西曰“伸冤”,有冤抑者設之;北曰“通玄”,言天象災變及軍機秘計者投之。

每日投書,由理匭使收集後,直接遞交到武太后手上。

魚保家設計的銅匭,表疏準確分揀,可入不可出,惟有一人可取出。 武太后十分滿意,魚保家也得以加官晉爵。

李旦忍不住哀嘆一聲。

“凡有告密者,臣下不得問,皆給驛馬,供五品食。即使是農夫漁樵,太后也要親自接見。所告之事,如果符合旨意,就可破格升官。如果並非事實,亦不會問罪!”

“五品食,那可是五品官員才能享用的伙食待遇啊!難怪,四方告密者蜂起!”劉蘊芽驚道。

“大災荒年,只要上京告密,不論真假,頓頓都有酒喝、有肉吃,天下百姓豈能不熱衷於告密呢?”

“有人告密,就要有人審案。太后任用了周興、來俊臣、侯思止、索元禮等一大批酷吏,掌管制獄。”

竇淺漪又接了一句:“這些酷吏為非作歹,多是目不識丁的無賴,依靠告密而官至侍御史。”

劉蘊芽嘴裡“嘖”了兩聲。

“聽說,那來俊臣和周興編寫了一本什麼《告密羅織經》,教唆手下陷害無辜。被告者一旦落入他們手中,就會使用各種酷刑審訊,能活著出獄的百無一二。”

他們設計出“定百脈”、“求即死”、“死豬愁”等刑具,還有“驢駒拔橛”、“鳳凰曬翅”、“獼猴鑽火”、“方梁壓髁”等酷刑,大肆製造冤案假案。

光聽名字,都會讓人嚇個半死。

為了得到武太后的重視,贏得升官發財的機會,這些酷吏時時刻刻盯著朝中官員,一旦有人犯錯,就會瘋狂的撲上去,露出兇狠的獠牙。

李旦倏然發現,自己深居皇宮,不知天下已經沸然。

“陛下,您說,太后為什麼要大行告密之風呢?”劉蘊芽愁眉不展。

“揚州之亂,讓她感覺到四面楚歌,草木皆兵,疑心天下人都會背叛自己;她也知道,自己久專國事,內行不正,宗室大臣都對她心懷怨望,所以要大開殺戒!”

李旦說完,鋪開一張空白的敕旨,提筆謝絕母親的還政要求。

劉蘊芽沉默了頃刻,耳朵被殿內的流水聲灌滿了。

她是刑部尚書劉德威的孫女,父親劉延景,曾任陝州刺史,儀鳳四年,以良家女身份,選入相王府,成為正妃。

雖然祖父和父親都已去世,朝中尚有其他親人在做官,她也深深為之擔憂。

竇淺漪眼眶微潤,悄悄抹了一下眼角。

“妾的父親來信說,死於酷吏嚴刑的人日漸增多,朝廷上下,人人惶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一顧傾人城

亦傾藍

嫡女驚華:傾世小魔妃

紫涵雨

開元帝師

子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