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洵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6章 李敬業起兵揚州,開元帝師,子洵,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舌戰。
今日,居然當著眾臣的面,振振有詞地要求返政李旦,令她寄顏無所。
武太后努力平撫自己的情緒,強壓著聲音道:“今日天色已晚,讓吾再思考一下對策。明日再與眾卿商量。若無他事,卿等退去吧!”
回到上陽宮,武太后心情低落,很早就入睡了。
上官婉兒忙了一天,覺得心疲力竭,一個人形孤影孑,獨坐在觀風殿外的天香廊下,默默地對著一汪清池出神。
上陽宮坐西朝東,面向東邊的太初宮,正門是提象門,以觀風殿為正殿。
它南臨洛河,西靠谷河。司農卿韋弘機別出心裁,引兩河支渠入宮,積蓄成池,池中有島,沿池建了長約一里的天香廊,亭臺樓闕與山水相間,風景美不勝收。
曾經有大臣提議,讓武太后在此設朝聽政。
如果真是這樣做,不僅李旦會遠離朝廷,就連內史裴炎的權力,也會被她收走大部分。
上官婉兒很想憐憫一下可憐的皇帝。
可是,又有誰會為她在朝中的卑微處境,而心生幾許憐憫呢?
難過的時候,上官婉兒總是寄情筆墨,以詩歌抒發情懷。
想起駱賓王寫的那篇《代李敬業傳檄天下文》,他的暢快淋漓,他的格高指遠,他的立意煉辭,深深地觸動了她的心靈。
初唐時期,天下詩風延續的是齊梁浮豔之風。上官體以綺麗婉媚為本,佔據著大唐詩壇的統治地位。
上官婉兒繼承祖父的律體和詩風,也寫了無數縟採靡詞。
初唐四傑王勃、楊炯、盧照鄰和駱賓王的出現,漸漸把詩歌從宮廷引向市井,從臺閣閨趣移到江山塞漠,從萎靡浮華到遼闊壯麗,極大地擴大了詩歌題材的領域。
他們是受上官體的影響成長起來的一代詩人。
雖然沒有完全脫離齊梁諸人的影子,脫離上官體的婉媚之風,但他們以清遠取神韻,以風雅革浮侈,獨創了一種更雅正,更剛健的詩風。
上官婉兒又想起了著名詩人陳子昂。
調露二年,陳子昂科舉落第,回到故里繼續讀書,賅覽經史百家。
繼四傑之後,他以更堅決的態度反對齊梁遺風,痛斥大唐詩壇的“彩麗競繁,而興寄都絕”,提倡漢魏風骨、風雅五寄,提倡高雅沖淡之音,進一步發展了四傑所追求的高雅之風。
大唐詩歌,正在努力肅清齊梁詩歌中綺靡纖弱的習氣。
前人獨開古雅之源,而上官婉兒還在書寫縟採靡詞,沉溺在自己的文字世界裡。
既然她掌握著一朝文衡,就有責任繼續奉行上官體的謹嚴格律,繼續推動雅正詩風在大唐的發展。
清池月下,碎影斑駁。那一道道虛幻的浮光月影,多像她年少時與李賢的一場懵懂的愛戀。
他們的感情還未來得及綻放,風一搖就凋零成泥,化為流影,滅於太虛。
為了監視廢太子李賢,武太后曾經讓上官婉兒做他的侍讀婢女。
一有風吹草動,便能及時掌握太子的動向。
可惜,事與願違。正值情竇初綻年紀的上官婉兒,來到李賢的身邊後,他的才思敏捷,他的端雅容止,都深深撩動了那顆不安分的少女心。
彼時,李賢正召集東宮文官註釋晦澀難懂的《後漢書》,才華出眾的上官婉兒給予了不少幫助。
書成之後,呈奏給高宗天皇大帝,被收藏於皇宮內閣。李賢也獲得了父親的高度評價。
兩人情愫竇開,相互傾慕,一度難分難捨。武太后發覺後,毫不猶豫地掐斷了這株相思的芽櫱,將上官婉兒調回到自己身邊。
她曾說,“李賢已有正妻房氏,你不過是一介官奴女流,如何能配得起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