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洵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3章 拒上朝龍隱清潭,開元帝師,子洵,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春天的花事剛剛結束,初夏時分,另一場花事即將盛大開放。
紫微城流杯殿中,薔薇搖香爬上宮牆;山池中,滴露之荷展露尖角;東西遊廊下,淡緋色的木槿如一盞盞浮杯,三三兩兩地漂浮在萋萋綠意中。
最茂盛的,是流杯殿前的幾株合歡樹。
花開嫣然,形如馬纓,又如一把把淡緋色的摺扇。羽狀互生複葉,細細密密,像他心底的惆悵,風一吹就任意舒捲。
流杯殿裡,有一道九曲漆渠,從陶光園九洲池引來的清水,沿著水渠,緩緩流到大殿內,再沿著水渠,潺潺地出殿而去。
昔日,常常有皇子、公主在這裡舉行曲水之飲。
李旦最喜歡的,是在黃昏時刻靜靜地坐在庭院中,默然看著合歡花葉相結,相擁而眠。
記得小時候,父親經常帶他去上林苑遊覽,那裡也種了很多合歡樹。
他曾說,合歡只合黃昏看。
李旦問他為什麼。父親說:“合歡比人敏感,天色一暗,花葉就先於人感受到黃昏的薄冥氣息。所以,每至黃昏,它花葉相結,是謂合歡。”
一位頭飾累絲翠鈿花樹金簪,身穿荷葉綠釵鈿禮衣的妃子從流杯殿中走出,悄然走到他的身後。
看著那孤獨的背影,她眉間的憂愁也像暮色一樣濃稠起來。
“陛下,今夜是我們大喜的日子,您為何獨坐黃昏?”
李旦穿著一襲楓葉紅禮衣,臉上卻見不到一絲喜色。
“你一入宮,就跟著朕和皇后幽禁於此。要不是先帝早早與竇家定了婚約,實在不忍心讓你跳到這個牢籠中來!”
妃子名喚竇淺漪,是潤州刺史竇孝諶之女,祖父是太宗皇帝聖母竇太后之兄竇抗,祖母是高祖皇帝之女襄陽公主。
兩年前,她與李旦定了婚約,成為相王府的孺人。
李旦原本想與竇家退婚,無奈母親一紙令下,立竇淺漪為德妃,加授竇孝諶為朝請大夫,清河縣開國男,讓他將人送入了宮中。
沒有像樣的婚典,沒有證婚人,也沒有一位賓客,只有一身禮衣,滿庭合歡為他們慶賀。
竇淺漪坐到李旦身邊,用清澈如水的眼睛凝望著他。
“之前,妾從未見過陛下。父親任太常丞時,在他的書房中見過您寫的《李氏太廟祭祀禮制》,您的草隸清麗豐腴,肥瘦相宜,深深為之傾倒。妾覺得,能寫一手好字的男子,都有一顆溫柔善良的心。”
從那以後,竇淺漪開始默默關心起宮中的一切,關心這個從未謀面的男子。
宮中一有風吹草動,宮外便是捕風捉影,人言籍籍。
入宮前,父親竇孝諶老淚縱橫,哭了很久。他聽昔日同僚暗中說過,李旦已經很久沒有上朝了。
李賢被廢,李哲被貶,李旦失蹤,生死不明。
向來膽小怕事的竇淺漪萬分著急,不知哪裡的勇氣,當日就讓父親備了一頂簷子,送她入宮來了。
李旦垂首坐著,目光空洞又深邃,像一口枯竭的古井。“你才十六歲,不諳世事,未經人生的大風大浪,不怕跟著朕吃苦嗎?”
“妾知道,一入宮門,身家性命便掌握在了別人手中。是福也好,是禍也罷,妾不怕死,也不怕吃苦,只想陪在陛下身邊,與這合歡樹一樣,朝開暮合,花葉相倚,共同度過此生。”
竇淺漪的話,讓李旦感到無比心疼。
花葉相倚,夜夜合歡,相宜兩不負,是為人生之大美。
作為一位失去自由、身處孤危的帝王,本就自顧不暇。竇淺漪奮不顧身地走到他身邊,只怕她難以保全自己,也怕辜負了她的一片深情。
李旦帶著幾分歉意,抬眼看著她。
竇淺漪姿容美妙,溫柔婉順,赭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