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洵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3章 拒上朝龍隱清潭,開元帝師,子洵,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後道:“百騎禁軍,是大唐帝王的貼身侍衛,居然藏了那麼多離心者在其中,這還了得!你叫什麼名字?有多少百騎禁軍在那裡吃酒?你又是如何知道的?”
貞觀之時,太宗皇帝遴選官戶及蕃口中驍勇善戰的子弟,穿虎紋衣,跨豹紋韉,置左、右羽林軍,謂之飛騎。
又于飛騎中選拔才力驍健、擅長騎射者,組建成一支百騎禁軍,擔任皇帝的貼身侍衛。
“下官裴紹業,剛從左勳衛調至百騎。他們一共有十餘位,當時,小人也與他們同案吃酒,聽了他們的話,立刻離席入宮,向您彙報此事了。”
“很好!吾要重重賞你!你火速領一支百騎禁軍,將他們捉拿回宮!知反不告者,皆斬!”
李旦有些著急,立刻說道:“太后!這些禁軍只是酒後失言,罪不至死!殺死他們,只怕告密之風,自此興矣!”
“陛下!你不要忘記,吾與你立下的三條規矩!居於深宮,有人為我們告密,才能知曉宮內外的一舉一動。”
武太后故意將“陛下”兩個字拖得很長。
李旦背對她坐著,依然能感覺到她那聲色並厲的威容,正在耽耽虎視著他,脊樑骨上不由得一陣陣發涼。
她所謂的三條規矩,一是李旦不得參預政事,每天跟她上朝,學習如何處理國事;二是不得結交百官,一經發現,必將重罰;三是不得赦免李賢和李哲,因為他們罪不可赦。
高宗天皇大帝留下的遺詔是,軍國大事有不決者,兼取天后進止。
兼取,並非聽取。
但此刻,李旦發現,自己竟然連幾位百騎禁軍的小命都保不了,將來,又如何期望百騎禁軍保護他這位可憐的大唐帝王呢?
很快,裴紹業帶著百騎禁軍飛馬出宮,永豐酒肆的酒席未散,十餘位百騎禁軍當場被捕,囚於羽林獄中。
第二天,這些人在紫微城外天津橋被斬首示眾。
裴紹業被授予五品左鷹揚將軍,調任鷹揚府中。
文明元年三月,武太后暗中下旨,命左金吾衛將軍丘神積前往巴州,檢校廢太子李賢的宅院,以備外虞。
丘神積到巴州後,將李賢幽禁於別室,逼令自戕。
他的脅迫讓李賢萬念俱灰,當場拔出丘神積腰間的利劍,自刎身亡了。死後,被草草埋葬在巴州城南的化成山山麓。
訊息傳到洛陽,武太后率百官在紫微城明福門舉哀,追封李賢為雍王。
她怒斥了丘神積,將其貶任疊州刺史。不久之後,又官復原職,回到洛陽,重新擔任了左金吾衛將軍。
得知二哥李賢的死訊,李旦悄悄慟哭了一場。
聽說,李賢被貶巴州以後,經常登高北望。百姓將那座山稱為王望山。
父親駕崩的噩耗傳到巴州,他悲痛欲絕,抱病登上王望山白雲亭,跪望長安,痛哭流涕作了一首《黃臺瓜辭》:
“種瓜黃臺下,瓜熟子離離。一摘使瓜少,再摘使瓜稀。三摘猶自可,摘絕抱蔓歸。”
這首深具漢魏遺風的《黃臺瓜辭》,讓李旦想起了曹植的《七步詩》。
字裡行間,讀到了二哥被親情拋棄的悽婉,讀到了身為皇室子弟的無奈,以及他對未來的迷惘和絕望。
三摘猶自可,摘絕抱蔓歸。不知母親讀了這首詩,會不會對孤懸在藤蔓上的最後一隻瓜,心生一點點憐惜。
丘神積到巴州,李旦毫不知情,母親事前也沒有找他商量過。
李賢是李旦最敬重的哥哥。
母親要發落哥哥,最起碼要先與他這個皇帝打個招呼。
李旦非常生氣,從此以後,藉口自己跟父親一樣身患風眩症,需要在後宮靜養,拒絕跟她上朝。
四月的洛陽,一場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