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洵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0章 李治駕崩貞觀殿,開元帝師,子洵,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永淳元年七月,吐蕃猛將噶爾欽陵贊卓率軍侵擾柘州,松州、翼州等地。
吐蕃王朝東面與大唐的松州、茂州、巂州、姚州等地接壤,南到北天竺,西到安西四鎮,北與陽關接壤。
國土縱橫萬里,是一個十分龐大的帝國,也是大唐王朝強有力的對手之一。
龍朔三年,吐蕃向北擴張,進入河源地區, 吞併了兩國之間的吐谷渾。
李治和武照數年後,才意識到吐谷渾這片區域戰略位置的重要性,連戰數年都不復得。
失去了吐谷渾,大唐的河西、隴右之地,立刻變成了唐蕃邊境的前線,長安和洛陽都受到了嚴重的威脅。
為了牽制日益向東北挺進的吐蕃,二聖派薛仁貴將軍出兵河源地區,護送吐谷渾部落迴歸故地。
噶爾欽陵贊卓是噶爾祿東贊之子,英勇善戰,詭計多端,連薛仁貴將軍都曾是他的手下敗將。
用中原漢人的視角去看,欽陵贊卓是曹操與諸葛亮的合體,既有勇猛,也不缺智慧,幾代大唐皇帝都將其視為勁敵。
咸亨元年,他發兵攻佔安西四鎮,二聖命薛仁貴將軍討伐。在大非川一戰中,欽陵贊卓殲滅十萬唐軍,繼而控制青海一帶,薛仁貴與之約和而還。
儀鳳三年,欽陵贊卓又在青海之戰中攻滅十八萬唐軍。
調露元年,吐蕃贊普芒松芒贊去世,年幼的器弩悉弄即位贊普。
欽陵贊卓繼續專統兵馬,他的哥哥贊悉若為大相。此時的吐蕃政權,基本由噶爾家族一手掌握著。器弩悉弄不過是噶爾家族手中的一個傀儡贊普而已。
吐蕃再次入侵大唐,二聖十分重視,馬上命殿中侍御史兼河源軍司馬婁師德率軍迎戰。
永淳元年十月,捷報傳來,大振人心。婁師德在白水澗回擊吐蕃,八戰八捷。
李治覺得婁師德文武兼備,便任命他為比部員外郎、左驍衛郎將、河源軍經略副使,兼管屯田事務。
這一年的新年,自然多了一些喜氣。
以黃門侍郎郭待舉,兵部侍郎岑長倩、中書侍郎郭正一、吏部侍郎魏玄同並同中書門下、同承受進止平章事,又任命黃門侍郎劉景先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協助太子李哲處理國家政務。
組建好人馬,李治帶著天后,於永淳二年正月初六出發,離開洛陽,於正月十二日抵達嵩山逍遙谷奉天宮。
沒有安穩多久,前線傳來了東突厥戰起的訊息。
永淳二年二月十二日,阿史那骨篤祿起兵攻擾定州,被定州刺史霍王李元軌擊退;十七日,轉兵攻打媯州;三月二日,又進圍單于都護府,俘殺司馬張行師。
李哲詢問該如何出兵的奏書隨之發到了奉天宮。
武照派遣勝州都督王本立、夏州都督李崇義領兵分道前去救援。
四月,二聖又接到戰報。綏州步落稽白鐵餘,以城平縣為據點,自稱光明聖皇帝,設定百官,進攻綏德、大斌二縣,殺官吏,焚民居。
武照派遣右武衛將軍程務挺與夏州都督王方翼,一起出兵前去討伐。
程務挺和王方翼很快攻下他們佔領的城邑,擒獲叛賊白鐵餘,餘黨全部平定。程務挺升任左驍衛大將軍、檢校左羽林軍,王方翼受封為太原郡公。
五月十八日,東突厥兵馬再次攻掠蔚州,阿史那骨篤祿殺了刺史李思儉。豐州都督崔智辯率部出兵,在朝那山北被他反擊俘獲,殘忍殺害。
連續兩位官員被殺,在朝中引起了恐慌。
群臣紛紛上書,建議廢黜豐州,將原先的百姓遷徙於靈、夏二州安置。另一撥大臣則堅決反對。
李哲不敢做主,又上書二聖,請求裁決。
沒想到,二聖也分成了兩派。
李治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