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洵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0章 李治駕崩貞觀殿,開元帝師,子洵,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主張將漠南軍事力量全部回撤。

而武照認為,豐州是控制漠南和黃河的戰略要地,為遏制阿史那骨篤祿入侵,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堅決不可廢黜。

兩人決議不下。為了與群臣商討個結果,不得不提前返回洛陽。

二聖高坐在朝堂上。

群臣聚訟紛紜,紫袍緋衫在前,青綠在後。

“剛剛復立的東突厥汗國,儘管尚未獲得朕的認可,但他脫離大唐,已是鐵的事實。”沒說幾句話,李治手握拳頭,緊緊捂住嘴巴,連續咳嗽了好幾聲。

新生的東突厥汗國,北有回紇、骨利斡、黠戛斯;東有契丹、奚、三十姓韃靼,皆為他們的世仇,而南邊,有強大的大唐帝國,三面受敵,處境困難。

為了打破這種局面,阿史那骨篤祿採用了謀臣暾欲谷的策略,選擇以攻為守,東擊契丹、奚族,北伐九姓鐵勒,南攻大唐邊境,擴地甚廣,勢力日益強大。

漠南草原,成了他們頓兵飲馬的樂園。

侍中裴炎奏道:“陛下,早在武德六年,高祖皇帝就曾廢豐州,遷徙百姓至慶州。豐州處於關內道最北邊,居民僅兩萬餘人,朝廷每年拿出那麼多軍資,駐軍於此處,其意義究竟何在?不如廢去豐州!”

他的話,立刻引起了一批人的贊同。

“老臣堅決反對!”一道洪亮的聲音響起。

眾人扭頭望去,看見身穿紫色瀾袍,白髮皤然的左僕射劉仁軌跨步出列,俯首行了個叉手禮。

“貞觀四年,東突厥附唐,太宗皇帝分靈州境,設定了豐州都督府,以史大奈為都督。豐州氣候溫暖溼潤,農牧兼宜,歷來為突厥南侵的重要通道,同時也是中原王朝的第一道軍事防線,怎可輕易廢除?”

裴炎決然回道:“既然如此重要,為何史大奈去世後,太宗皇帝再次廢除了豐州,將其併入靈州呢?”

李哲默默地站在朝堂上,聽著兩人口若懸河,各執一詞。

他不懂軍事謀略,但是他知道,豐州的戰略地位非常重要,卻又不知如何表達出來,只好無聊地摳起了指甲。

兵部侍郎岑長倩接話道:“裴相可知,陰山出入河套,只有四條穀道。一是狼山哈隆格乃山口的雞鹿塞;二是狼山石蘭計山口的高閥;三是昆都侖河谷的石口水;四是雲中至武川的白道,這幾條塞道的塞口皆位於豐州。放棄豐州,等同於敞開大門,讓突厥人出入無間啊!”

劉仁軌有些激動,大聲道:“裴相沒有帶過兵,哪裡知道這幾條穀道!”

李治剛想說:“崔卿擔任過靈州都督府司馬,你有何高見?”

轉念一想,才記起中書令崔知溫已經在今年三月病卒了。

“吾贊同劉卿和岑卿的說法!”武照站了起來。

高延福公公伸手一拉,一張巨大的大唐輿圖從貞觀殿的大梁上緩緩落下,懸掛在眾人面前。

武照手持一支玉杵,緩步走到輿圖前,將玉杵點在豐州地界上。

“豐州處於陰山以南的黃河沿線,是北方遊牧民族南下的門戶,與勝、雲、幽等州,組成了大唐王朝禦敵的第一道防線。如果陰山沿線失守,涼、靈、鹽、夏、朔、代等州的第二道防線扛不住,那麼,敵人的兵戈,就會直至長安和洛陽!”

那支玉杵急落而下,彷彿是一支長驅直入的利箭,直插長安和洛陽,讓人心頭為之一顫!

武照的聲音鏗鏘有力,抽絲剝繭般地剖析起當前的局勢。

眾臣的目光跟著她手中的玉杵在大唐輿圖上游走。

“如果突厥控制了豐州,攻進河套平原,大唐王朝的防線必然要撤至長城沿線,嚴重威脅到兩京安全。反之,如果大唐王朝能夠控制住豐州,就能遏制東突厥的南侵之路,牢牢守住北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一顧傾人城

亦傾藍

嫡女驚華:傾世小魔妃

紫涵雨

開元帝師

子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