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洵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5章 紫澤觀明燈長亮,開元帝師,子洵,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到我們的脖子上!”霍王李元軌氣憤地揮手道。
越王李貞叉手道:“諸位,武照覬覦皇位,天下無人不知。與其坐以待斃,不如現在就起而伐之,匡復廬陵王即位!”
“是!我們一定要起而伐之!”眾人皆贊成李貞的意見。
琅琊王李衝立刻道:“父王,雖然您做過廬陵王的太子太傅,但別忘了,當今皇帝不是廬陵王,而是他的弟弟。”
李貞道:“不管是誰,只要武照下臺就好!我們以李旦的名義,偽造皇帝璽書,聲稱太后幽禁皇帝,要篡奪李唐社稷,請諸王發兵救之,天下人便會聞風響應!”
“好!就這麼辦!”李貞的建議,得到了眾人的贊同,應者如雲。
垂拱四年八月,李衝募得五千餘人,轟轟烈烈地在博州舉兵。
時間太過倉促,其他幾位親王來不及接應,只有他的父親李貞在豫州起兵呼應。
得報以後,武太后派遣左金吾大將軍丘神積、左豹韜大將軍麴崇裕為清平道行軍正副總管,內史張光輔為諸軍節度,率軍十萬兵馬前去鎮壓。
李衝起兵僅僅七日,便戰敗身死。李貞寡不敵眾,最終服毒自殺。
丘神積到達博州時,官吏素服出迎,竟然全部被他拘捕殺之。
武太后下令,由來俊臣、周興等人日夜審訊,迫使李元嘉、李靈夔、李撰、李融、常樂公主等人自戕,誅殺親信數百家,幼弱倖存者,皆被流放嶺南等地。
太宗皇帝十子貝州刺史紀王李慎沒有參與謀劃,也被坐罪下獄,死於流放途中。
紫澤觀裡,又多了一批長明燈。
越王父子兵敗後,武太后將剛剛起為文昌右相的狄仁傑下放為豫州刺史,處置李貞在豫州的黨羽。
州內與李貞起兵之事有牽連者多達六、七百家,五千餘人。狄仁傑上奏太后,聲稱他們皆為迫脅從事,請加仁恤處理。
武太后從之,將他們流放到了豐州。
當時,張光輔隨軍討平叛亂,殺良冒功,還縱容部將大肆勒索。狄仁傑正言斥責他,稱其罪甚於李貞。
張光輔懷恨在心,回朝後彈劾狄仁傑出言不遜,侮辱宰相。狄仁傑被貶為復州刺史。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