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洵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5章 東西突厥叛大唐,開元帝師,子洵,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上官婉兒的雙手在顫抖。
開耀二年正月十九日,太子李哲的嫡長子出生了。
嫡孫降世,李治非常高興,賜名重潤。
滿月之日,李治下令,立李重潤為皇太孫,大赦天下,改年號為永淳。甚至不顧群臣的反對,在東宮外設定了皇太孫官署。
沒過多久,他的歡喜就被來自西域的戰報打破了。
永淳元年三月,西突厥大酋阿史那車薄率十姓部落,反叛了大唐王朝。
李治強撐病體,來到皇城尚書省官署。
他孤獨地站在大唐輿圖前,身影單薄而蕭索。
貞觀之後,四夷紛紛興起,突厥猖獗於朔漠,吐蕃跳梁於西南,成為大唐的兩大懮患,環繞在大唐四周的其他小國和部落,也對中原虎視眈眈。
他們迫使大唐朝廷強化邊備,規範軍鎮,全力應對四夷的騷擾。
為了維護這張龐大的大唐輿圖,太宗皇帝和他先後在周邊設立了多個都護府,用於羈縻統轄這些邊州遠地。
貞觀四年,唐軍攻滅東突厥汗國,在其地設定六大都督府。李治繼位以後,設定瀚海都護府進行統一管轄,後改稱單于都護府。
貞觀十四年,太宗皇帝設立安西都護府,下轄龜茲、疏勒、于闐、焉耆四鎮,昆陵、蒙池兩大都護府,包括天山南北,至蔥嶺以西,達至波斯,開始對西突厥十姓和昭武九姓等部落的管轄。
貞觀二十年,唐軍大破薛延陀,漠北鐵勒九姓十二部全部歸附大唐。朝廷在漠北立六大都督府、七大羈縻州統治各部,設定燕然都護府統一管轄,後改稱安北都護府。
總章元年,立國七百年的高句麗在大唐與新羅的聯軍打擊下宣告滅亡,高句麗疆域納入大唐版圖,李治在平壤設定安東都護府,統轄高句麗故地。
調露元年,李治以交州都督府改置安南都護府,加強對嶺南五大都督府的管理。
西突厥叛亂的訊息傳到長安,已是四月。此時,阿史那車薄正率軍圍於弓月城下。
李治焦灼的目光,停留在西域伊犁河畔,久久都未移動一下。
東突厥之亂,剛剛被裴行儉和程務挺等人平定。
西突厥十姓部落不安,又令昆陵和蒙池兩大都護府為之震動,西域面臨著嚴峻的挑戰。
早在沙缽羅可汗在位時,西突厥十姓就開始在西域分疆而治。先以碎葉河為界,後以伊犁河為界,左廂五咄陸部落在河東,右廂五駑失畢部落在河西。
兩大汗系各自傳承了四代,皆兼領可汗和都護的雙重名號。
一縷花白的霜發,從幞巾中翩然落下,李治的身子顫了一顫,好像失去了重心,讓他站立不穩。
武照箭步上前,扶著他的胳膊,細聲道:“陛下,您先回宮歇息一下,待妾與諸位宰相、兵部侍郎商討一下,如何出兵西域,再向您彙報軍情!”
“弓月城不存,安西四鎮不存,西域也就不存。自張騫初通西域,漢宣帝置西域都護,任何一箇中原王朝,都將西域視為故土,這一片土地,決不可丟棄一尺一寸!”
話音未落,姚瑞德公公急火火地走進來,一封插著翎羽的戰報舉到了李治面前,語氣慌張地說道:“陛下,單于都護府急報!”
李治哆嗦著開啟急報,眉頭漸蹙,兩顆豆大的汗珠順著臉頰滑落下來,在凋葉棕色織金團龍紋袍衫上洇開兩朵水漬。
突然,他舉起手掌,使勁拍打起自己的額頭,攢眉苦眼,呲牙咧嘴,痛苦不堪地呻吟著,猶如油煎火燎一般。
群臣駭然,都不知道該如何是好。
“姚公公,陛下風眩發作了,快去尚藥局請醫正!”武照扶著搖搖欲倒的李治,淒厲地喊道。
姚瑞德公公拔腿就跑,還未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