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洵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9章 長安洛陽起災疫,開元帝師,子洵,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下頭。
“神浮而精沉,氣居浮沉之間。精不外妄洩則元氣混融,元氣混融則元神安逸。三者既固,則鼎器漸完,鼎器既完,方可言修煉。”
“看來,朕今日煉內丹毫無所獲了!”
葉法善天師收起蓮花清心訣,氣回丹田。“既然陛下無心修煉了,那就暫時歇息片晌吧。”
侍立在側的姚瑞德公公為兩人沏上了卯山仙茶。
李治舉盞輕嘗一口,道:“長安這次疾疫,多虧葉卿飛符平災,很快就控制住了。三清殿施捨了多少存糧,朕命太倉署補償給你。”
“陛下此話就見外了!天下萬民,皆仰賴於您的哺養。洛陽之糧,長安之糧,養育的都是大唐子民,怎說補償二字呢?更何況,臣來到洛陽,吃的也是含嘉倉的糧食。”
“葉卿心懷天下,施惠於民,這是大唐百姓之福也!”李治放下茶盞,一隻手輕輕地支在茶案上,“不知你們師徒來到洛陽,朕安排你們住在上林苑紫澤觀,可還習慣?”
上林苑是洛陽紫微城的皇家園林,東抵紫微城,西至孝河,北背邙山,南拒非山,澗河、洛河匯合於其間。
這裡佳木蘢蔥,奇花閃灼,荷池曲徑,山石點綴,小橋流水之間,常見珍禽異獸出沒。
苑內崇閣巍峨、層樓高起,有合璧、冷泉、高山、龍麟、翠微、宿羽、明德、望春、青城、黃女、凌波等十一座宮殿。
紫澤觀位於宿羽宮的後面,臨近凝碧池,西面有龍麟宮和青城宮。
站在觀裡,抬頭就可望見青翠欲滴的邙山翠雲峰,可謂是“鳶飛唳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
葉法善天師提起風爐上的玉書鐵壺,為李治的茶盞裡斟滿了茶。
“紫澤觀的規模雖然無法與大明宮三清殿相比,但這裡草木鳥獸繁息茂盛,牡丹花開如錦,環境更加幽靜怡人。”
“洛陽牡丹美,以上林苑為最勝。苑內每座宮殿前後,都種有名貴牡丹。每年此時,千餘本牡丹爭奇鬥豔,搖搖落落,非素常逞妍鬥色可比。”
“前不久的那場大雨,讓上林苑的牡丹零落了不少,幸好第二輪牡丹又開放了!”
“記得昔日,朕時常帶領後宮嬪妃,駕臨上林苑賞花吟詩。”
李治的元妻王皇后、蕭淑妃已經被天后迫害致死。劉宮人因兒子廢太子李忠被賜死,於次年憂鬱而亡;還有一位楊宮人,早在儀鳳年間就去世了。
他的後宮,除了天后,還有兩位嬪妃尚在。
一位是徐婕妤,年老多病,膝下無子;另一位鄭宮人,她的兒子原王李孝在麟德元年去世後,終日傷懷,有時候甚至神智不清。
她們默默地生活在宮中,誰也不敢與天后爭寵。
想必今日,李治再也不會帶著她們去上林苑賞花吟詩吧。葉法善天師暗暗想道。
“一枝小小的牡丹,讓一城之人若狂,多少詩人為之吟詠作賦。可惜,上林苑為皇家園林,不對外開放,這麼美妙的牡丹,讓臣一人獨賞了!”
“在楊隋之前,牡丹叫木芍藥,沒有多少人能看上它,百姓多取其做柴薪,與荊棘無異!”
“生逢太平盛世,百姓多豪邁雄放、疏朗率真。牡丹花開在晚春,國色天香,富貴吉祥,人面花枝兩相宜,所以得到今人的喜愛。”
“說來也奇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方水土也養一方花。在洛陽長得好好的一株牡丹,移植到長安驪山行宮中,就慢慢氣萎退化,花朵越開越小。而長安來的牡丹,在洛陽種上一段時間,就變得枝繁葉茂了。”
葉法善天師聽到李治的喉嚨裡,不斷地吐出低沉的喘息聲,那是肺腎虧虛,身體羸弱的典型症狀。
“這自然與洛陽的地脈有關!”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