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洵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82章 葉靜能飛黃騰達,開元帝師,子洵,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也是一位道士,妄稱有長生不老之術,深得聖寵。
在李哲眼裡,他們和策劃神龍之變的五位郡公一樣,都是為大唐復辟立下的汗馬功勞的能臣。
他不經中書省、門下省封駁批敕,親筆寫下敕命書,直接將葉靜能法師封為國子監祭酒,鄭普思封為秘書監,賜予金書鐵券,遭到了群臣的反對。
中書令崔玄暐和侍中桓彥範,堅持認為不可。
國子監祭酒,不僅掌邦國儒學訓導之政令,還要負責祭祀天地等國家儀式;秘書監,專掌國家藏書與編校。
兩個職位,只有德飽學者才能勝任。
桓彥範道:“陛下即位之初,曾頒下制書說, ‘政令皆依貞觀故事’。”
李哲道:“沒錯!朕說過這句話!”
“太宗貞觀時期,擔任國子監祭酒的是孔穎達,擔任秘書監的是魏徵、虞世南和顏師古。葉靜能和鄭普思只是一介方士,憑藉虛妄邪說,就得到您的信任和重用,怎與這些德才兼備的先輩比擬呢?”
“你們怎麼就斷定他們沒有才能呢?”
“葉靜能和鄭普思,挾小道以登朱紫,因淺術以取銀黃,並沒有為朝廷做出什麼貢獻,也沒有什麼才能勝任國子監祭酒和秘書監!”
左拾遺李邕亦道:“陛下,若有神仙能令人不死,則秦始皇、漢武帝得之;若佛能為人謀福利,則梁武帝得之。唐堯、虞舜之所以成為帝王典範,靠的是修人事。您尊寵葉靜能和鄭普思,於國無益!”
面對他們的群起攻擊,李哲十分不悅,極不耐煩地回道:“朕已經下發敕旨任命他們,不容遽改了!”
前半生被母親苦苦壓制,後半生只想活得瀟灑。
群臣越是反對,他越是我行我素,不予採納。
沉寂多年,那個能解醫療魅病,兼有符籙之能的葉靜能法師,坐在了從三品的國子監祭酒的寶座上,成了有史以來第一位道士出身的國子監祭酒。
澄懷跑進紫澤觀思清殿裡,將這個訊息告訴了師父。
葉法善天師正在書架前尋找一冊書籍。
他沒有抬頭,嘴裡低噥道:“人居浮世,身是浮生,立身總被浮名累;悠悠長風,長御太虛,身後薄利何須追!”
師父與師叔祖,雖然都是從道之人,卻不是同道中人。
一個立誓要輔佐相王父子,開創開元盛景;一個要做攢月之星,追逐榮華富貴。
澄懷笑道:“師父說的極是!師叔祖追名逐利,不知這些名利似石火風燈、逝波殘照,不堅不固,卻深以為榮呢!”
“志不同,道不合者,則不相為謀,保持距離即可。但他是你們的師叔祖,師父與他並無私怨,只是政治立場不同,你們見面了還得尊敬十分!”
澄懷頷命稱是,幫著師父在書架上找起書籍來。
“神龍之變後,師父建議相王辭去各種職務,也不要皇太弟的封號。師父,您這是疼惜他處理公務太勞累,無官一身輕吧?”
正如星象所預示的,迎仙宮果然發生了神龍之變。
相王李旦、太平公主和張柬之等人精心謀劃,緊密配合,終於合力將乾坤扭轉。
在師父的建議下,李旦辭去了太尉、宰相及知政事等職務。
感念弟弟當年的遜位之舉,李哲想立他為皇太弟,李旦再次堅決推辭了。
二讓天下,辭讓高官厚賞,反而令李旦的寬厚恭謹之名,弛聲走譽於朝野,在皇室中樹立起了聖賢君子的赫赫威名。
越來越多的賢能之輩,正無聲地向安國相王府靠攏。
葉法善天師道:“不,師父不是教相王殿下清心寡慾,淡泊名利。”
“那是為何?”書架空隙中,鑽出一雙迷惑的眼睛。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