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洵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3章 李哲復立皇太子,開元帝師,子洵,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年臘月十五日,上官婉兒突然光臨東宮,傳達女皇敕旨,為太子李哲、邵王李重潤和其他幾位兄弟賜姓武氏。
跪地接旨前的大周太子,名喚李哲,起身之時,已經叫武哲了。
武哲心中又驚又怕,與韋晚香目目相覷,不知道說什麼才好。
從地上爬了起來,剛想說話,韋晚香悄悄扯了一下他的衣襟,武哲重新跪下,三叩拜謝聖恩。
上官婉兒朝他嫣然一笑,道:“太子殿下若有異議,可入宮請陛下聖裁。婉兒還有其他聖命需要處理,先行回宮去了。”
“好!你去……”
上官婉兒盈盈一拜,轉身離去。
她梳著飛仙髻,頭戴蝶戀牡丹金步搖,額間一點緋紅色的梅花花鈿,尤顯嫵媚。一襲青苔色齊胸襦裙,胸前繫著一隻嫩姜色的蝴蝶結,肩披嫩姜色的披帛,像一隻翩翩起舞的鳳蝶。
那隻鳳蝶翩躚飛去,留下一陣莫名的惆悵。
“看哪裡呢?”韋晚香將那雙差點離家出走的眼睛硬生生地拽了回來。
“平時見婉兒,都是以男子瀾袍示人,今日穿了一身女裝,還真是好看!”武哲臉上起了赧色,一屁股坐到地上。
“再好看,也不許看!”韋晚香翻了個白眼,與他並肩坐下。
武哲拔了地磚縫隙裡的一把枯草,狠狠地扔到遠處,嘴裡哼道:“母親啊,母親,既然您決定傳位於我,為何還要堅持讓我易姓武氏呢?”
一縷暖洋洋的陽光,透過合歡樹枯枝,落在韋晚香身上,印出了滿身斑駁的碎花。
“為了保住身家性命,我們吃盡了顛沛流離之苦。如今鹹魚翻身,您又成為大周太子,易姓算什麼?待您成功登上皇位,依然可以改回李氏,甚至,還可以把大周改回大唐!”
武哲驚恐地捂住了韋晚香的櫻嘴。
四下檢視,遠處只有幾位宮婢正在埋頭打掃庭院。
他將聲音壓到最低,慌慌張張道:“香兒,我們剛回洛陽不久,切不可因為說錯話,再次被母親褫奪名號。有些話不需要說出來,大家心知肚明即可!”
韋晚香輕哼了一聲。
“她一邊立您為太子,一邊為自己設控鶴府,對外號稱研究三教,其實就是蒐羅天下男嬖,供她淫亂享樂的後宮面首院。天下人,如何看待你們母子?史官又如何在史書裡,寫下這骯髒的一筆?”
武哲支吾道:“其實,沒你說的那麼不堪,張氏兄弟每日在控鶴府設宴,陪她酒食遊戲,嘲謔為樂。有人陪她娛樂晚年,我們不也輕鬆一點!”
聖曆元年,女皇設立控鶴府,置監丞、主簿之官,分為左控鶴與右控鶴,各有二十人,分別由張易之和張昌宗擔任控鶴監。
控鶴府的供奉,除了張氏兄弟,還有天官侍郎吉頊、殿中監田歸道、夏官侍郎李迥秀、正諫大夫員半千等人。
武輪的好友薛稷,在前不久朝舉進士,擢升為鳳閣舍人,也成為控鶴府的供奉。
員半千為人清高,見府內供奉多為輕薄之士,內心極其反對,不屑與他們為伍。
他上奏女皇,稱自古無控鶴之職,奏請罷設此職。女皇非常不悅,將他貶為水部郎中。
外面對控鶴府的傳聞沸沸揚揚,女皇也有多有耳聞。
於是,任張昌宗為司僕卿、張易之為麟臺監,命他們在宮中寫寫文章,掩人耳目。
張氏兄弟又選拔了鳳閣侍郎李嶠、左補闕崔湜、右補闕張說、尚書監丞宋之問、給事中徐彥伯等四十七位文臣士僚入控鶴府,開始編撰詩歌綴集。
這幫人被稱為“珠英學士”,編撰的詩集稱為《三教珠英》。
所謂“三教” ,佛、道、儒也;所謂“珠英” ,珍珠英華,光彩耀人,美好之謂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