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洵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7章 狄仁傑力勸女皇,開元帝師,子洵,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道拾步走入通天宮。

年歲與日俱增的女皇,步履開始變得蹣跚。跨過通天宮的門限時,抬腿都覺得有點吃力。

金碧輝煌的大殿中,立著一座巨木高臺,陳列著九隻巨大的青銅九州鼎,四周樹起漢白玉井欄,將它們全部包攬在其中。

每隻大鼎高約一丈多,四足方耳,鼎身或圓或方,鐫刻著各州的名山大川、奇異之物。

一縷金色的陽光,從藻井上投下來。九州鼎透出青銅器剛出爐時那溫和的吉金色。

這是武氏家族得天下的象徵,也是大周王朝的鎮國之寶。

狄仁傑走上高臺,在冀州鼎前立定,仔細觀看起來。

冀州鼎是九州鼎中最高大的一尊,高一丈八尺,能容納一千八百石。

深圓曲腹,四足,雙耳高聳,方形唇口外折,沿下飾一道夔龍紋,鼎身銘刻著霍山、揚紆、漳川等紋飾。

造型古樸典雅,器形沉雄厚實,彰顯了天圓地方、冀為中州的王者風範。

有一句話,本想隱忍不發的,微頓之間,還是說了出來。

“夏初,大禹鑄九鼎,以鎮九州。陛下定鼎河洛,九州政局穩定,大周氣度為萬國景仰。是時候,該確立儲君之位了!”

說到立儲,女皇的神色赫然黯了下來。

目光從冀州鼎上,移到了通天宮穹廬狀的藻井上,那縱橫交錯的榫卯、斗拱上,五彩繽紛的浮雕、彩畫,如傘如蓋,將她輕輕籠蓋其中。

如何傳位太子,成了她最沉重的心疾。

大周立國七年,武輪一直位居東宮,但他是李氏皇子,身上流的是李唐皇族的血脈。

如果傳位於他,就應了武承嗣所說的,千辛萬苦建立的大周王朝,兜兜轉轉,又迴歸到李氏子孫的手裡了。

而魏王武承嗣、梁王武三思、河內郡王武懿宗等幾位侄子,都沒有經國之才,難以擔此大任,女皇實在不放心,將大周王朝託付給他們。

唯一欣賞的安平郡王武攸緒,在她稱帝之後,就上書辭去了鴻臚少卿、千牛衛將軍等官職,隱居嵩山之南,冬居茅椒,夏居石室,一如山林之士。

所賜的服飾器玩,皆置之不用,塵埃凝積。女皇不知道他是真的恬淡寡欲,還是激流勇退。

派去監視的寺人回來報告說,武攸緒不與顯貴交往,常常化名跑到集市上賣卦為生。女皇這才相信,他是真的避世守道去了。

不管傳位哪一邊,勢必會引起朝廷的動盪。

日後,武氏子弟登基,一定會痛下殺手,清除李氏一族。她的皇子、公主、皇孫等等,都會死在武氏子弟的手裡。

同樣,李氏子弟登基,也不會放過篡奪他們江山的武氏子弟。

李氏和武氏之選,就像陳列在通天宮內的九州鼎一樣沉重,壓得她難以呼吸。

“朕已經風燭殘年,立大周、享明堂、置七寶、封神嶽、作大樂、鑄九鼎,一生能折騰的,都折騰了一遍。朕也多次想過要傳位太子,但自古以來,沒有女人為帝的先例,狄公你說,朕該傳位李氏之子,還是武氏之侄?”

狄仁傑思索了片時,恭恭敬敬地行了個叉手禮。

“太宗皇帝櫛風沐雨,親冒鋒鏑,以定天下,傳之子孫。高宗天皇大帝把幾位皇子託付陛下,如果您要移位他族,老臣覺得,這是違背天意的!”

女皇面露幾許尷尬。“狄公,現在的天下,不是大唐李氏的天下,而是大周武氏的天下!”

“不管是哪個王朝,立儲都是國之大事!”

“但朕只想把它當作家事來處理!”

“王者四海為家,陛下的家事,就是朝廷的國事!正如《臣軌》所言, ‘君臣股肱,乃為一體。臣下盡忠君主為本分,必定知無不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一顧傾人城

亦傾藍

嫡女驚華:傾世小魔妃

紫涵雨

開元帝師

子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