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洵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7章 狄仁傑力勸女皇,開元帝師,子洵,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言無不盡。’老臣身為大周宰相,對立儲大事怎能不聞不問呢?”

女皇沒有說話。

既然提到了立儲一事,狄仁傑決不放過這個機會。他一定要規勸女皇立李氏皇子為太子。

“母子與姑侄,終究是親疏有別的。陛下立子,千秋萬年之後,配食宗廟,承繼無窮;立侄,老臣可從來沒有聽說過,侄子為天子,而把姑母供奉於宗廟的。”

女皇微微轉頭,若有所思地看著他。

是啊,狄仁傑又一次提醒了他,歷朝歷代,哪有侄子做天子,為姑母立廟的?

當年,李昭德也曾說過,立武氏子弟為太子,總有一天,她的神主會從武氏太廟中消失的。

如此簡單的道理,她何嘗不懂?

無奈的是,親生皇子,易姓武氏,入主東宮,改變不了他身上流著的李唐血脈,也改變不了他是李唐皇子的事實。

不得不說,武輪身為皇嗣,在朝廷中有極大的隱性影響力。

一旦確定傳位武輪,那些李唐的遺老孤臣,都會拼死擁戴他。女皇不甘心,凝聚她一生心血的大周王朝,唯她一代而亡!

想起這些,便覺得百爪撓心,胸口焦灼煩悶,透不過氣來。

她失落地走到窗牖邊,深深呼吸了一口新鮮空氣。“朕知道,天下人心盡思唐,狄公的心裡,也很懷念李唐故朝吧?”

狄仁傑走到女皇身後,靜靜地站了一會兒。

“如果您憂慮皇嗣殿下擁躉者眾,怕他登高一呼,眾山響應,大可不必。陛下莫要忘記,您還有一位廬陵王,遠離洛陽十四載,在朝中毫無泰山可依。若將他召回,必定感恩戴德,忠心於您!”

武氏子弟與武輪展開了多年的奪嫡大戰,使他的身心受盡了凌辱。

武輪一旦登基,勢必會報復武氏子弟。而李哲遠離朝廷,清清白白,與武氏子弟並沒有那麼多的恩怨情仇。

狄仁傑說得對,把李哲召回洛陽,是保證李武兩族共存共榮的最佳選擇!

極目遠眺,太初宮上,天朗氣清,一隻落單天涯的孤鴻,在湛湛藍天中孤獨地展翅翱翔。

女皇眼底的萬般無奈,似乎化作了一線希望。

“春暉滿朔方,歸雁發衡陽。望月驚弦影,排雲結陣行。往還倦南北,朝夕苦風霜。寄語能鳴侶,相隨入帝鄉。”

“臣記得,這是天官侍郎李嶠的詩句。”

“沒錯!這是李嶠的詩。今日讀來,感喟萬千。朕的廬陵王在房陵煢煢無依十四載,也該雁歸洛陽了!”

狄仁傑的眸光微動了一下,誰也沒有看出,他的眼眶已經溼潤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