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洵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4章 蘇安恆二上辭書,開元帝師,子洵,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長安二年五月六日,冀州武邑草民蘇安恆,上了《請復位皇太子第二疏》,再次奏請女皇禪位太子武哲,罷黜武氏親王。

“昔者先皇晏駕,留其顧託,將以萬機殷廣,令陛下兼知政事,雖唐堯、虞舜居其位,而共工、伯鯀在其朝,間陛下骨肉之恩,阻陛下母子之愛,愚臣謂聖情以運祚將衰,極斯大節。”

草草看了兩行,女皇便感到胸口傳來了一陣陣錐心之疼。

雖居正統,可是大周王朝是建立在李唐王朝的舊基上,在百姓的眼裡,她始終只是隴西李氏的息婦,受先帝顧命,幫著皇子們暫時經營著李唐天下。

蘇安恆直言不諱。

“當今太子追回,年德俱盛,陛下貪其寶位,而忘母子深恩。將何聖顏以見李家宗廟?將何誥命以謁大帝墳陵?陛下何故日夜積憂,不知鐘鳴漏盡?”

在他心裡,女皇年在耄倦,應該“上符天意,下順人心”,將大周江山歸還李唐子孫,讓位太子武哲。不然,就有鳩佔鵲巢之嫌。

“陛下雖安天位,殊不知物極則反,器滿則傾。當斷不斷,反受其亂。”

“陛下若以臣為忠,則從諫如流,擇是而用;若以臣為不忠,則斬取臣首,以令天下。”

看到這裡,女皇深感無奈與乏力。

大周皇位,坐了整整十二年,依然意猶未盡,還沒有做好馬上禪位太子,退居到後宮,自養聖體的準備。

放下辭書,舉起了自己的雙手。

這雙纖纖素手,曾經白如柔荑,細嫩綿軟,現在卻枯瘦如柴,不堪入目。

她曾經意氣風發地指點江山,縱橫捭闔,立於大爭之世。

如今,卻只能斜陽獨坐,舉濁酒一杯,安耽於小酌之時。

不得不承認,自己已是西山落日,風中殘燭。

蘇安恆措辭尖銳,態度激烈。取他項上人頭,易如俯地拾芥。

但普天之下,希望她禪位太子的芸芸眾生,多如雲漢繁星,又如何殺之殆盡呢?

年近八旬的女皇,體弱多病,鬥志漸漸消磨,經歷過這麼多人世滄桑,對萬事萬物都以寬大為懷了。

她對蘇安恆既不納諫,也不加罪,裝作視而不見。

蘇安恆人微言輕,但朝中大臣並沒有忽略他的呼聲。

他所言之事,不僅是大周百姓的呼聲,也是朝廷之中一心想擁護李唐皇子復位的大臣們的共同心聲。

兩份辭書,就像兩道晴天霹靂,將李唐舊臣從沉默中啟用。

朝野上下,暗中掀起了鯨波萬仞,要求女皇退位的呼聲越來越高,這類奏書,越來越多地出現在女皇的御案上。

心裡承載了太多不可言狀的心事,女皇終日愀然不樂。身邊唯一可以信賴的,只有張氏兄弟。

每日散朝之後,她就著急擺駕回宮,和兄弟倆蝸潛於深宮中,若非軍國大事,誰也不願接見。

張氏兄弟七竅玲瓏,善於阿諛苟合,經常蒐羅一些沉博絕麗的詩賦,讓上官婉兒染翰著色,邀寵於御前。

深得信賴的張氏兄弟,很快就獨攬了朝政大權。

他們引領四十七位珠英學士修撰《三教珠英》,日夕談論,賦詩聚會,於去年十一月書成,全書一千三百卷,目錄十三卷。

張昌宗領銜,將《三教珠英》獻給女皇。

女皇很久沒有如此開心過,將《三教珠英》改為《海內珠英》,全書收藏於弘文館。

長安二年八月,張昌宗為春官侍郎,封鄴國公,張易之為恆國公,各獲三百戶的食邑封。

張氏兄弟怙恩恃寵,更加專權跋扈。文武百官對其無不懼恨。

儘管榮寵一時,權傾天下,一旦女皇退居二線,或者駕鶴西去,他們就會跌落雲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一顧傾人城

亦傾藍

嫡女驚華:傾世小魔妃

紫涵雨

開元帝師

子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