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洵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3章 大明宮初設武舉,開元帝師,子洵,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長安二年正月十七日,大明宮校場內,風和日暄,雲淨天空。早春的陽光照在身上,溫而不熱,暖而不燥。

四下鼓聲隆隆,金色的燕尾升龍旗在風中獵獵招展。

數千名被甲執兵的羽林衛禁軍,在校場上嚴陣以待。

尚輦局送來兩百多匹膘肥體壯的御馬,拴在馬廄前。一排排鬐毛在寒風中飛揚,不時有馬兒撂起前蹄,向著蒼天昂首嘶鳴。

女皇和太子武哲、相王武輪、太平公主,以及武氏諸王、文武百官,坐在華音臺上的教帳內,等待著開考吉時的到來。

教帳前,整整齊齊排列著燦若霜雪的長矛、斧鉞、短劍、大刀、勁弩等兵器。

這次武舉,吸引了五百多名習武者,從大周各地趕來,雲集於長安。

考試設定了射箭、馬槍、翹關、負重、摔跤等專案。

對考生相貌亦有嚴格要求,考官檢視完考生的身材、言語,會將其分為“上”、“次上”、“次”三等。

凡是不符合“身高六尺以上,年齡四十以下,軀幹雄偉、可以為將帥者”的要求,在初試時,就會被篩選出局。

女皇眯著眼睛,看了一會兒熱鬧。

轉頭對武輪說道:“武舉雖然選的是勇武之士,重於武藝,但不能光考武藝,要以勇為主,以才為輔。不然,選出來的多是一些有勇無謀者!”

“陛下言之有理。下一次武舉,應該要增加將略。全面考察一下武舉者的軍事謀略,行軍、佈陣、安營、輜重、奇謀等等,皆有所長,才是智勇雙全之人。”

“相王所言,正是朕之所想!要將軍事謀略,置於武藝之上。武藝和將略,兩科均勝出者,朕賜予武進士的封號,授予相應級別的武職,方能為我大周朝廷所用。”

“是!”武輪叉手道。

說話間,一記清脆的揚鑼響起,校場上人喧馬嘶,頓時安靜了下來。

一名驍騎校尉策馬而出,展開手中的卷軸。

“今日武舉,第一場為射箭比試,安排了馬射、步射、平射、筒射和垛射。第一輪馬射比試,每隔二十步設橫排箭耙一個,共有十個。每人十支箭,射中靶心紅區得十籌,中藍區得五籌。”

有人喊道:“脫靶和落馬者,將如何記籌?”

校尉粗聲回道: “脫靶扣十籌,落馬者直接淘汰,不可進入下一輪比試!”

習武之人,都妙於弓矢。考生們聽罷,紛紛躍上馬背,手持強弓勁弩,各取鵰翎箭搭在弦上。

只等一聲令下,羽箭便要離弦而去。

女皇看見一位英俊威武的青年武卒,搭弓射箭的樣子,非常瀟灑,連發三箭,都中了紅心,不由得多看了幾眼。

她指著那武卒,問道:“那位身著紺藍色衣裳的武卒,名喚什麼?”

武隆基看了一下,叉手回道:“皇祖母,此人為揚州武卒,名喚張滄,傳說他有穿楊貫蝨之技。”

女皇欣慰地一抿嘴,讚道:“大周要是多一些這樣的武卒,就再也不怕強悍的異族了!”

校場上龍騰虎躍、熱火朝天。騂騂角弓,如碧波吞日;紛紛羽箭,如流星趕月。

不時,有考官大聲唱著考生的成績:“青州武卒劉長河,六箭紅靶,三箭藍靶,一箭脫靶,共計六十五籌;定州武卒楊和謙落馬,直接淘汰……”

忽然,女皇聽到了員半千的名字。“他怎麼也來參加武舉考試了?”

武輪道:“員半千雖是文官,卻是武將出身。咸亨年間,連中八科制舉,被先帝授予武陟尉。”

“朕記得,聖歷年間,他忤旨不願授控鶴府供奉,遷為水部郎中,預修《三教珠英》,倒是有幾分文采。只是,聽說他原為彭城劉氏,不知為何改姓員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一顧傾人城

亦傾藍

嫡女驚華:傾世小魔妃

紫涵雨

開元帝師

子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