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洵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9章 寵二張怒殺皇孫,開元帝師,子洵,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虜於太初宮含樞殿。
西突厥弩失畢部落大酋阿悉吉薄露叛變,狄仁傑又推薦左金吾將軍田揚名、殿中侍御史封思業共同出兵討伐。
他們大破突厥,誘斬阿悉吉薄露,久視元年九月,將其殘部全部俘捉回京。
沒過多久,久視元年九月二十六日,廉潔奉公、一心報國的狄仁傑,帶著大唐王朝尚未復辟的遺憾,不幸卒於任上,享年七十一歲。
女皇聞報,泫然流涕,當眾大哭起來:“大周朝堂空矣!”
廢朝三日,追贈狄仁傑為文昌右相,諡號文惠。
晚年的女皇,又開始熱衷於祥瑞。
久視二年正月初三,成州刺史上報,在成州大獄裡,有幾位南冠發現了巨大的佛跡。
女皇不顧眾臣的疑惑和反對,大赦天下,改元大足。
大足元年八月,冀州武邑一位名喚蘇安恆的草民,在銅匭中投入了一份《請復位皇太子疏》。
書曰:“今太子孝敬是崇,春秋既壯,若使統臨宸極,何異陛下之身?您年德既尊,寶位將倦,機務煩重,耗費精神,何不禪位東宮,自養聖體。”
“陛下輟金輪聖神等號,即是厭倦萬機之象,此謂天意也。太子殿下以奸臣枉構,久已自新,相王殿下推位青宮,退居朱邸,天下聞之,莫不謳吟聖代,此謂人事也。故知天意人事,鍾我聖朝。”
又曰:“自昔治天下者,不見二姓俱王。當今梁王武三思、定王武攸暨、河內郡王武懿宗、建昌郡王武攸寧等人,承陛下之覆蔭,皆得封王,臣憂陛下千秋之後,於國不利。特請黜諸武為公侯,任以閒薄曹務。”
最後,他還建議:“陛下有二十餘孫,卻無尺土之封,此非長久之計。臣請分土而王之,以夾輔周室,保護皇家。使累葉重光,饗祀不輟。”
見到這封辭書,女皇頗為驚訝。
朝廷中,那些暗暗以復興李唐王朝為己任的大臣們,包括故去的狄仁傑, 都不敢公開上奏,要她歸政太子。
蘇安恆只是一介平民,沒有任何政治背景和門閥勢力支援,卻敢上辭指責帝王的過失。
這份辭書,女皇一連看了好幾遍,內容歸結起來無非兩點:
一是女皇年事已高,處理繁重的國事,不利於聖體安泰;太子武哲年富力強,不如禪位於太子。
二是主張將武氏諸王全部降為公侯,任以閒職;李姓子孫應該裂土封王。不然,女皇千秋之後,武氏諸王將難以自處。
蘇安恆所說的,也正是女皇憂慮的。
她沒有惱怒,親自召見了這位有膽識有魄力的草民,賜予財帛美食。
蘇安恆走後,女皇感到莫名的憂傷,對上官婉兒道:“婉兒,扶朕出去走走。”
君臣二人慢慢走到則天門,登上門樓。
女皇孤獨地站在門樓上,俯視著人來人往的洛陽城,俯視著巍然聳立的大周萬國頌德天樞。
難過的時候,她經常會站在這裡出神。
有時候,能看上一兩個時辰。
在這座門樓上,隋煬帝開創了萬國來朝,太宗皇帝下達過焚城令,高宗天皇大帝納降過百濟王扶余義慈。
也正是在這裡,她身穿帝王袞冕,志滿意得地宣佈大周王朝的成立,成為史上獨一無二的女皇。
她內修外攘,勵精圖治,大周文化繁榮,經濟活躍,依靠海陸兩條絲綢之路,與兩百多個國家建立經貿往來,大周的長安和洛陽,胡商雲集,店肆林立,成為世界的商貿中心。
各國使節紛至沓來,七次外族主動來附。
女皇溫聲道:“婉兒,現在的天下,可以稱為盛世天下嗎?”
“成康盛世、明章盛世、漢武盛世,與大周盛世都已經無可比擬。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