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洵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85章 神龍五王遭屠滅,開元帝師,子洵,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罪名,就可以一舉除掉他們了!”
武三思如醍醐灌頂。“葉法師足智多謀,難怪陛下如此重任你!”
“殿下,趁著陛下對您毫無貳心,及早除去五王,報神龍之仇,以免將來夜長夢多!”
“那當然!”武三思嘴角一歪,露出一個自信滿滿的笑容。
葉靜能法師放低了聲音。
“五王和相王關係密切,袁恕己本是相王府司馬,而張柬之,是相王府舊屬姚崇推薦為相的。殿下行事,一定要避開他,免得節外生枝。”
“相王也是神龍之變的主謀之一,本王絕對不會放過他的!”武三思冷哼道。
一位寺人過來稟報,說帝駕就要起步了。
武三思奮袂攘襟,哼著小曲,歡歡喜喜地離去了。
回到長安,他立刻遣府上門客撰寫檄文,以五王的口吻,列出皇后韋晚香的數條骯贓行為,並請求皇帝下詔廢后。
檄文如哀梨並剪,字字毒辣,直戳心尖。
武三思暗中派人,將檄文張貼在洛陽紫微城外的天津橋上。
一石激起千層浪,此事很快就被上報到長安大明宮中。
李哲勃然大怒,下令御史大夫李承嘉徹查此事。
李承嘉與兵部尚書宗楚客、將作大匠宗晉卿、太府卿紀處訥、鴻臚卿甘元柬、御史中丞周利用、侍御史冉祖雍、太僕丞李俊、光祿丞宋之遜、監察御史姚紹之等人,都是武三思的黨羽與耳目。
他假模假樣地調查了一番,然後上了一奏。
“陛下,這些文字是五王派人張貼的。雖然所寫的只是請求廢后,實為謀逆,請陛下早日將這五人伏法!”
五王向來反對皇后干政,李哲堅信,此事,一定是他們所為。
侍御史鄭愔、大理丞裴談奏道:“對張柬之、崔玄暐等人,應當立即按照大唐律法處以斬刑,籍沒家產,不需要經過大理寺的審訊!”
大理丞李朝隱為人清正,對五王心存敬佩,立刻駁奏道:“張柬之、崔玄暐、敬暉等人所犯之罪,尚存疑惑,不經大理寺審查推窮,不可即正刑名,將他們處死!”
韋晚香坐在帷幔之後,面含慍色,一言不發,頗有當年女皇的威儀。
新任的中書令李嶠,一言不發。
朝堂上好像下了一場彌天大雪,眾臣心裡忐忑不安,氣氛十分緊張。
眾所周知,李哲對韋晚香百依百順、又愛又怕,心甘情願讓她凌駕於皇帝之上。
那些正直的大臣都不相信李承嘉的話。行事向來光明磊落的五王,怎會用如此下流的手段,討伐大唐皇后?
他們悄悄地扭頭看著左僕射魏元忠,期盼他站出來,為五王說幾句公道話。
魏元忠手持象牙笏,緘口不言,神色坦然地站在朝堂上,彷彿是佛光寺裡的一尊立佛。
李哲復位後,專程派人到端州將恩師魏元忠召回,任為兵部尚書,不久,改任為中書令,加授光祿大夫,爵封齊國公。
後來,考慮到恩師已經年邁,為了減輕他的工作量,讓他卸任中書令,立為左僕射,其他職務如故。
回朝之後,魏元忠就像變了個人似的,遇事不再直言進諫,隨波逐流,朝野上下對其十分失望。
早年的他勇於直諫,那是因為高宗天皇大帝和則天大聖皇后,還算是一個有道之君,能夠聽從大臣們的意見。
他的前半生,兩次被誣陷,差點成為刀下之鬼,三次因為直諫,被流放遠地,差點客死他鄉。
面對功臣落魄、小人當道,已到古稀之年的他,只想安穩度日,不想再惹禍上身。
李哲偷偷地轉過頭去,看了一眼韋晚香。
不耐煩地揮揮手,道:“罷了,五王是復唐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