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洵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84章 女皇駕崩上陽宮,開元帝師,子洵,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她下了簷子。

紫微城裡夜落人靜,寒露凜冽。

上官婉兒抬頭看了看萬里無雲的天空,一輪霜白殘月,正靜靜地掛在秘青色的夜空中。

那抹青色,彷彿是龍泉青瓷耳杯上肥潤瑩亮的葵青釉色,隨著夜幕落下而漸漸黯淡。

她輕啟蓮步,昂首走向自己的未來。

一位上陽宮的寺人大步流星,急火火地從她身側跑過,跑進徽猷殿裡。

寺人伏跪地上,痛哭流涕道:“陛下,陛下,則天大聖皇帝被彌勒菩薩接走了,她,她駕崩了!”

肅穆悠遠的喪龍鍾,突然在紫微城上空響起,猶如一道來自蒼穹中的驚雷,猛然劈在萬劫之世,把滿天的葵青釉都震碎了。

二聖、宮婢、寺人,紛紛跑出徽猷殿,伏跪在大殿前面的廣場上。

上官婉兒悲痛氣塞,心摧無聲,恍恍惚惚地隨著眾人跪下。

女皇留下遺詔,去則天大聖皇帝尊號,改稱則天大聖皇后,與高宗天皇大帝合葬於乾陵,陵前立無字天碑。

在人生的最後一刻,她終於開悟了。

去皇帝尊號,恢復大唐皇后的身份,才不會被劃為亂黨賊子一流,才能真正保全武氏家族。

她依舊是高宗天皇大帝的正妻,皇帝李哲、相王李旦和太平公主的母親,可以堂而皇之地住進乾陵和李氏太廟,永遠享受李氏子孫的血食。

年輕時,她用“曌”為自己取名,日居月諸,照臨下土,自詡就是那太陽、月亮和晴空。

罷唐建周,自立為帝,更是轟轟烈烈,逆施天下。

臨死的那一刻,反而看輕了一切。

四十五年的執政生涯,功罪參半,其中的是非曲直,豈是幾個文字就能說清楚的?

她不需要華麗的辭藻,修飾自己的功業,也不需要刻意的解釋,抹去自己的罪業。

一道無字天碑,千秋功罪,但與人評。

但朝廷上,有許多大臣極力反對將則天大聖皇后歸葬乾陵。

有人奏道:“陛下,您是大唐中興皇帝,武氏篡國立周,多少李唐子孫死在她的屠刀下,不該將其歸葬乾陵,相信高宗天皇大帝也是不願意她躺在御榻之側的。”

聽到“中興”一詞,李哲怒上心頭,第一次在朝廷上大發雷霆。

“朕不是中興皇帝!不是!則天大聖皇后是大唐皇后,她只是暫時代替朕掌管大唐江山,何來篡國行為?今後,誰要是再膽敢玷汙她的聲譽,就是毀我大唐國譽!朕,定斬不饒!”

李哲瞪目怒視著庭下的一幫大臣。嘴裡那個“斬”,咬字尤為清晰。

沒有人再敢發聲。

在愛與恨的較量中,往往是愛更深沉,更攝人心魄。

對母親深入骨髓的懼怕,造成他唯命是從的性格,即便死後也是如此。

李哲的雷霆震怒,已經表明了他的心聲。

他不僅要給母親一個死後名節,讓她含笑入地,還要告訴天下人,告訴發動神龍之變的五位郡公,他的皇位繼承自大唐王朝的先帝。

畢竟,武周與李唐是對立、是衝突,是他不堪回首的痛苦記憶。

李哲希望,這種對立和衝突,能儘快在他的手上得以結束。

只有遵循母親的遺願,將她與父親合葬一起,才能將兩朝所有發生過的矛盾和不快,深深埋在乾陵裡。

李哲力排眾議,親自護送母親的靈柩回到長安,不上廟號,以隴西李氏息婦的名義,葬入乾陵,斬斷了天下人的籍籍非議。

則天大聖皇后駕崩以後,沉甸甸的江山社稷,全部落在了他的肩上。

前有貞觀之治,後有永徽之治和武周之治,幾代皇帝共同開創了一個昇平盛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一顧傾人城

亦傾藍

嫡女驚華:傾世小魔妃

紫涵雨

開元帝師

子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