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洵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84章 女皇駕崩上陽宮,開元帝師,子洵,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三千七百多萬大唐子民,等著他再創輝煌,把涅盤重生的大唐王朝,引領到一個新的高度。
李哲開始昃食宵衣,勤事國政。他也想在青史上,留下一個好皇帝的名聲。
二聖日日臨朝。反對皇后干政的呼聲越來越高。
寫得最多的就是張柬之、敬暉等五位郡公。
與武三思一樣,韋晚香對五位郡公恨之入骨。兩人經常在李哲面前,譖毀他們。
李哲本就擔心他們會功高震主,尤其是五位郡公能在鐵腕母親的眼皮底下,成功發動兵變。這份魄力與能力,讓他產生了深深的敵意。
耳邊風吹多了,自然就深信不疑。
這天,韋晚香和武三思又在御前訴說五位郡公如何恃功專權,如何對大唐社稷不利。
“除去他們並不難!”一向清冷少言的上官婉兒忽然發了話。
韋晚香道:“婉兒有何妙計?”
“陛下,皇后,我們不如封張柬之、敬暉等人為郡王,同時罷免他們的職務。這樣,對外不失尊寵功臣,實則是奪去了他們手中的權力!”
“婉兒此策,真可謂是一箭雙鵰!”
韋晚香是見慣了大風大浪的人,對能想出這個計策的上官婉兒,心裡還是暗暗道了一聲“佩服!”
畢竟,上官婉兒在則天大聖皇后身邊呆了那麼多年,耳濡目染之下,政治經驗比她豐富多了。
武三思朝她拋去一個極度曖昧的眼色。“婉兒素有聰慧之名!陛下,您有婉兒,猶如猛虎加之羽翼啊!”
上官婉兒掩嘴竊笑起來,回報他一個含情脈脈的眼神。
李哲的反應總是慢個半拍,半天才反應過來,連連頷首道:“對!對!婉兒足智多謀,是朕的樗裡子!”
韋晚香道:“婉兒,你為則天大聖皇后獻計納策、執掌詔令三十餘年,今後,就繼續做我們的內舍人吧!”
“願為二聖效命!”上官婉兒福身拜道。
一道敕旨,榮升張柬之為漢陽郡王,崔玄暐為博陵郡王、敬暉為平陽郡王、桓彥範為扶陽郡王、袁恕己為南陽郡王,各賜金帛鞍馬。
同時,被免去了宰相職務,只要求每月初一、十五朝見天子。
郡公為正二品爵位,食邑兩千戶;郡王位在王下,從一品,食邑五千戶。只有明眼人能看出來,他們不升反降了。
五王被罷政事,毫無還手之力。
他們心裡清楚,李哲變臉,開始清算功臣,一是皇帝對自己的不自信,二是武三思仍然活躍在朝廷,與皇后共同把持皇帝,間接地控制了大唐朝廷。
現在後悔在神龍之夜沒有當機立斷、斬草除根,為時已晚。
為了活命,急流勇退,暫時屈身世外,並沒有什麼不好。
但五王忘記了,只要他們還在洛陽,武三思就會警惕不斷,必定會尋找機會再次向他們發起復仇。
很快,武三思又想了一招,唆使李哲將五王調離洛陽,改任地方官。
崔玄暐遷為均州刺史、敬暉為朗州刺史、桓彥範為毫州刺史、袁恕己為郢州刺史。張柬之因為年事已高,自請回到襄州養疾,未作變動。
隨後,武三思下令,朝廷重新恢復執行則天大聖皇后時期的政策。
拒不趨附韋武集團的官員,如禮部侍郎宋璟、大理卿尹思貞等鯁正之臣,都被排斥去位,擠出了朝廷。
原先被張柬之、桓彥範、敬暉貶逐的人,又重新得到了起用。
至此,朝中大權基本落在了韋晚香和武三思的手中。他們大量任用依附韋氏及武氏的官員,對李氏宗族百般警惕。
相王李旦和太平公主為了避開鋒芒,只能龍蟄蠖屈,默默不作聲。
解決了五王這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