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塵瞭然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69章 劉安的佈局!,三國之雄漢重鑄,無塵瞭然,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臣參見陛下!”

諸葛亮與徐庶一同來見劉安。

“免禮!”

“謝陛下”

劉安看向徐庶,“太傅來的正好,朕有一事要交由太傅去辦。”

“請陛下吩咐!”徐庶聞言躬身應下。

劉安:“請太傅去天牢,傳朕旨意釋放諸葛瑾。”

徐庶聞言一愣,一旁的諸葛亮也是露出不解之色。

兩人暗自對視,眼不明白劉安如此做的意義。

之前大發雷霆,欲要將諸葛瑾處死,怎麼這個時候,剛過了幾天,就又平安無事了?

劉安明白他們此刻心中所想,嘴角微帶笑意,繼續說道。

“將其釋放,可以走出大牢,但絕不能離開長安城,找人將他控制在城內。”

“並且太傅你要找人向江東方向傳佈訊息,就說諸葛瑾已經歸順大漢,不與孫權等逆賊同流合汙。”劉安道。

“陛下,孫權派諸葛瑾前來的時候,已經控制了他的一家。若是如此,他一家大小性命不保啊!”諸葛亮急忙說道。

“陛下,臣也以為此事有些不妥。若想要諸葛瑾歸順而使他一家慘死於孫權之手,恐怕他也不會心甘情願。”徐庶也說道。

劉安看向兩人,“這件事你們不必擔心,朕已早有安排。”

“朕早已秘密派人潛入江東,在將諸葛瑾下獄問罪的時候,已經將諸葛瑾一家親屬全部轉移了。現在已不在孫權的掌控之中。”

聽到劉安如此說,諸葛亮和徐庶一下子就明白過來了。

當日劉安之所以大發雷霆,並不因為是那些事情。只是以此來掩人耳目,轉移孫權的注意力。

最主要的是瞞天過海,將諸葛瑾的一家老小從孫權的掌控之中脫離出來。

“臣拜謝陛下!”諸葛亮趕忙向劉安行禮。

這件事情明擺著是對諸葛亮最為有利,天下大勢,如日後伐吳,他諸葛氏兄弟,反目成仇,實在是一大痛處,他還會有一點點掣肘。

“丞相不必如此”劉安道。

“朕如此做也並非只為這一點”

諸葛亮和徐庶聽著劉安所說。

“丞相和太傅來找朕,是為了下一步我大漢的戰略而來的吧。”劉安道。

“是的,陛下”諸葛亮和徐庶問道。

“先帝遺訓,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諸葛亮道。

“我大漢已休養生息達兩年之久,現在雖經先帝大喪之際,但也有必要確定一下,下一步的明確計劃。”

“應該為接下來的行動做好準備。”

劉安聞言點頭。

“曹丕稱帝,孫權稱王,天下三分之勢已經完全形成。我大漢要想一統天下,重振漢室。無非伐魏和伐吳兩條選擇。”

“而我大漢應該先罰何者,還要請陛下親自定奪。”徐庶說道。

“那依丞相和太傅之意,應該先伐何者?”劉安問道。

“三足鼎立,三家各自為政,互為犄角之勢。一方強而兩方合,以目前形勢,這一隻在我大漢與曹魏之間。”

“而孫權也如陛下當年所料,實屬反覆無常,搖擺不定的小人,根本不值得信任。”

諸葛亮分析道:“要論大方向來說,曹魏篡漢自立,是大漢第一逆賊。若要出兵應該先討伐曹魏。”

“可曹魏佔據中原之地,人口富足,兵甲足備。一旦開戰必將陷入久戰,調動大軍參戰,荊州有所空虛,孫權必定趁虛而入。”

“強敵環伺不可怕,只怕小人難防。”

徐庶道:“而東吳弱小,僅江東之地,人口不過百萬,兵甲不過十萬。相比於曹魏而言,弱的可憐。”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初唐之天崩開局

風乾犛牛

三國之雄漢重鑄

無塵瞭然

重生南宋,凡人稱帝傳

我愛左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