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塵瞭然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70章 一統天下的程序!,三國之雄漢重鑄,無塵瞭然,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諸葛亮和徐庶聽完劉安的話也陷入思索之中,他們明白凡事都不能一蹴而就,可是按照如今大漢的優勢地位,再花費十年之久去平定天下,時間確實是有些長了。
這樣的長的時間應該是不必要的。
在兩人處於思索之中時,劉安命人從側殿之中抬上來了一張豎圖。
這幅豎圖示出了山川形勝,河流,道路及城池關隘,以及現在漢魏吳三方的勢力分佈。
按照地域廣闊程度來說,大漢擁有荊州,交州,益州,南中之地,雍涼之地,疆域已經超過了曹魏。
但是論及具體實力而言,雙方還在伯仲之間。
只佔據江東一地,東南一角的孫權就暫且不論了,根本沒有可比性。
諸葛亮和徐庶目光移注到這幅圖上,劉安繼續說道。
“我們和曹魏的實力還只在伯仲之間,若想做到重創曹魏必要經歷一番像之前的大戰。那樣之後,要想再發動一統天下的最後戰爭,又要在休養兩到三年。”
“而先攻打東吳,局勢則不同。”
“江東六郡之地,人口不過百餘萬。近幾年來,孫權幾次兵敗,使江東之地的國力民生已經達到了一個極點。”
“我大漢若想滅東吳十拿九穩,必不須像攻曹魏一般付出的代價。”
“而且朕早有安排,可以最短時間拿下東吳!”
“而朕意先滅東吳,也是為最終攻滅曹魏,一統天下作準備。”
劉安指著地圖說道:“若大漢能將江東之地納入懷中,便能全據南方之地。”
“先不說人口和賦稅之利,就說在軍事上有極大的輔助。”
劉安:“當初所定之策是佔據荊益,謀取雍涼,然後一軍出荊州,一軍出關中,而圖取中原。”
“而如今我大漢若能攻取江東,進兵之路則何止這兩條。”
聽到劉安的話,諸葛亮和徐庶頓時眼放精光。
兩人都是胸橫星斗,思緒遍及萬里的頂級謀士。聽聞此言,豈能設想不出那種條件之下的局面。
若能攻取江東,大漢兵馬一路出關中,一路出荊州,一路攻豫州,一路攻徐州。
四路大軍齊頭並進,曹魏必將首尾不能兼顧!
只要有一路能夠破敵深入,其他三路也將全面瓦解敵情。
多路出擊,以點破面,瓦解全域性!
攻滅東吳之後,能夠獲得江東之地百萬人口,實力又能得到增強。休養生息一段時間之後,集中全部力量一戰而攻滅曹魏!
一統天下,興復漢室!
這個計劃在腦海中浮現出來,令諸葛亮和徐庶精神上都有一些振奮。
但他們也顧及到了那個最原始的問題。
“陛下,攻取東吳確實難度不大,也對日後我大漢攻滅曹魏極為有利。”
“但是回到最初的那個問題,若我軍興兵攻吳,曹魏大舉進攻關中和荊州,那將對我軍後路造成極大威脅呀!”諸葛亮道。
“這個問題朕已經考慮過了,有攻自然就要有守。”劉安道。
劉安向前微微走了幾步,“朕意集中荊州軍主力及交州益州之兵,伐吳!”
“調出一部兵馬全力防守南陽一線,關中潼關一線,相互配合,嚴密防禦。”
“潼關一線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有十餘萬大軍在根本不成問題。”
劉安目光露出思索之色,“在朕的估算之中,只要荊州北部及潼關一線能夠堅守兩到三個月,必能一舉拿下東吳!”
“到時飲馬長江,威脅合肥,徐州等地。曹魏必不敢再繼續進攻。”
“兩三個月攻滅東吳?”
諸葛亮徐庶聞言驚撥出聲,雙方一對視,都從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