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塵瞭然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98章 洞若觀火,三國之雄漢重鑄,無塵瞭然,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當日曹操命曹洪曹彰領兵五萬出擊漠南之後,又讓曹植統領御林軍拱衛許昌防務。他自己便帶領曹丕,司馬懿等人,由親衛軍護送一路去了冀州鄴城。
當初曹操將漢獻帝接往許昌,挾天子以令諸侯。以許昌作為了國都。
曹操接下來一路晉升先是升至魏公,又隨之是現在的魏王。
漢朝一向是郡國並行制,只不過是在武帝一朝推恩令的實行之後,郡國的存在感有些低了罷了。
郡國一直存在,只不過沒有了行政權,和以往諸侯的大部分權力,其他一如以往的諸侯國一般,是國中之國。
曹操已經成為魏王,屬國為魏國。
而曹操在進位公爵之後,漢獻帝如走流程一般給曹操劃出了封國地區。
賜河內,河東,魏郡,趙郡,常山,中山,鉅鹿,安平,甘陵郡,平原郡等十個郡國為曹操的封地。其實現在朝廷的臣屬官職都是以魏國為框架設立的,所以在許昌除了漢獻帝所處的那個朝堂,還有曹操的一個朝堂。
鄴城是中原大城,當年袁紹雄踞河北四州之時,就以此為都城。
曹操官渡之戰擊敗袁紹之後,進而不久攻佔冀州。曹操對於鄴城很是重視,在戰後對其進行了修繕。
進位公爵之後,曹操便以鄴城為魏國都城,而鄴城就在魏郡。
因為朝廷和漢獻帝在許昌,也因為許昌接近南方處於一個重要的戰略地位。所以曹操也一直停留在許昌城中,未曾回到過鄴城,這個他曹操真正的都城。
而此次出巡夜城,在旁人看來是一件在平常不過的事情。但讓曹操親自出巡,其中所隱藏的深層含義,其實很值得讓人推敲。
荊州一戰之後,劉備曾兵進魯陽。其他軍兵鋒直接威脅許昌!
雖然在隨後劉備主動撤離了魯陽,曹操派張遼率軍鎮守魯陽,拱衛許昌。但是對於一個都城來說,這樣的位置太靠近前線。
只要戰火燃起,魯陽城陷入戰火。後方的許昌也會殃及池魚。
曹操雖然沒有明確提出過遷都之意,其實也不需要說是遷都,只是把核心搬離許昌。
只是大戰之後,曹操一直在養病。也沒有人會主動提起這個,因為許昌已經作為國都多年,在大戰之後,曹操就帶人撤離許昌。很可能會造成人心浮動。不利於穩定。
沒有曹操的提起和暗示,這樣的冤大頭,朝廷中人沒有人願意擔當。畢竟如果形勢不利,提出這個意見的人就會被曹操當做鎮壓人心的祭品。
現在天下局勢基本平靜,許昌不會受到戰火威脅,還可以平穩存在。但是如果一直就這麼繼續下去,許昌在未來的安全性是不確定的,完全沒有可靠程度的。
曹操雖然讓張遼大力經營魯陽,但一座魯陽,在巨大戰火的面前也無法完全保證許昌的安全。
而鄴城原本就作為著曹操魏國的都城,嗯,如果把朝廷中心搬到這裡來,沒有遷都一說。只不過是迴歸原處而已。
所以曹操此次出行看似不經意,實則是在鋪墊。
朝廷或許可以繼續留在許昌,曹操可以把所屬魏國的官員和機構搬到鄴城來。
事到如今,天子已經並不怎麼重要,可以把他留在那裡,陷於戰火,也便於安定人心。
魏國是他曹操的魏國,只要魏國在,發生一切意外都是還可以運轉的。
曹操一行慢悠悠的走了五六天,終於是到了鄴城。
到了鄴城的第二天,曹操便命人召來了司馬懿。
“臣司馬懿參見大王!”
曹操微微抬頭看向下方的司馬懿。
“起來吧!”
“謝大王”
曹操:“我此次巡視鄴城,其中用意你應該猜到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