鵲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94章 第一條政令,明朝的現代化改造,鵲喜,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敬軒是崔應朝的字,李光壂長嘆口氣,也只說了句:“人各有志,強求不得!”

早在開封圍城時,巡撫高名衡默許官兵以籌糧之名行劫,城內許多縉紳大戶都被他們洗劫過,崔應朝與其堂兄崔應星就在其中。

後來官兵搶到餘誠頭上,餘誠強勢反抗,鬧出民變打回撫標營的老巢,順手救出了崔家兄弟。兄弟兩人被官軍扣留勒索財物期間受盡折磨,崔應星迴家不久便不治身亡,崔應朝也斷了一條腿,明明壯年卻要拄拐才能行走。

殘疾之人是做不得官的,崔應朝仕途相當於已經斷絕,朝廷於他又有殺兄毀家之仇,所以崔應朝投靠餘家軍就不難理解了。

隨餘家軍離開開封南下的幾家大戶,張家李家是被逼無奈,崔家卻是主動貼上來的。這一路崔應朝都在觀察餘家軍做事風格,現在舉家投靠,想來是已經做出了決定。

“剛才餘誠說有政令將要釋出,現在又有敬軒為之贊畫,不知會是什麼內容?”

李光壂苦笑道:“晚輩雖不知是何政令,不過我在餘家軍中這些日子,發現餘誠此人行事雖天馬行空,但對施政卻別有一番見地,與我們平常所見官府施政全然不同。”

“官府施政,百姓只要不作奸犯科,官府便不去插手。餘家軍管理卻精細許多,恨不能將每一個百姓的生老病死婚喪嫁娶全都管起來,也不知他是從哪裡學來的。”

“敬軒想要學牛金星為闖軍立制度那般,對餘家軍怕是不容易。”

張民表忽然說了句:“那康侯你有什麼想法呢?”

李光壂渾身劇震看向張民表:“賽庵先生你…”

張民表自顧自道:“昨日餘司令找到我,想請我擔任這圖書館的館長,被我拒絕了。”

“現在想想,我如今已是古稀之年,時日無多,幾個兒子也都沒什麼出息,不指望他們能光宗耀祖了。我準備薦舉長子當這圖書館館長,也算為這荊州文教做些貢獻。”

李光壂聲音苦澀:“賽庵先生,你我都是官宦世家,累世簪纓,國朝待我等不薄啊!”

李家代代有人做官,根深葉茂,而張家更甚李家,張民表之父更是官至南京戶部尚書。

張民表語氣悠悠:“是啊,朝廷如大樹,我等為藤蔓。可是康侯,樹也有枯榮啊!”

說罷張民表一步一步離開,只留下李光壂呆立在走廊上。

自從貼過餘家軍的三大紀律七項注意和安民告示之後,每一處街頭都被粉刷出一塊白牆用來張貼公告。

今天貼在告示牆上的是餘家軍的第一條政令:《土地管理辦法》。

公事房內,李光壂拿到公告還在張貼出去之前。他逐條閱讀,時而皺眉,時而讚歎。

公告主要有三個方面:

第一為土地性質。荊州治下土地分為兩種性質,一為私田,一為官田。百姓無論是平頭百姓還是豪強大戶,名下土地只要有地契,無論是民間自己交易形成的白契還是官府造冊的紅契,餘家軍一概承認為私田。

攻破荊州從王府還有逃走的富戶家中繳獲而來的田地,還有荊州治下拋荒的土地,一律定為官田,由余家軍接收。

第二為土地稅收。餘家軍治下稅收執行攤丁入畝,不收人頭稅,只按土地收取農業稅,稅負為每畝一成五。土地稅徵收以銀錢方式徵收,餘家軍會以畝平均收益為基數收繳土地稅,百姓土地中無論種植何種作物,每畝都要上繳相同銀錢。

因為連年戰亂,為方便百姓休養生息,今年的土地稅全部免除。

第三為最高地租。將土地租給佃戶,無論是官田還是私田,每畝地租最高不得超過三成五,超出則視為非法,對超出部分處以三倍罰金。

如果限制佃戶繼續租種其土地,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濟南府穿越實錄

醉可樂

大元權臣

可以摸的北冥胖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