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可樂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26章 欽差大臣,濟南府穿越實錄,醉可樂,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當然沒問題!”魏永明一口答應:“旁人來說什麼都不好使,但只要王大哥開口,這份面子我是一定要給您的。就勞煩大哥把他帶走吧!”

王心安長舒一口氣,親自將那小頭目送到厘金局,回去後向巡撫稟明瞭事情經過,同時儘量隱晦的強調西城營目前錢糧緊缺,不能交還銀子。

巡撫知道王心安說的在情在理,也看出他有袒護西城營的意思。雖說心中難免不快,但還是以“不宜因區區小錢寒了團練報效之心”為由,輕描淡寫的為這場風波畫下了一個句號。

西城營一介民團與官府作對,不僅得以全身而退,還保住了僅有的四千多兩銀子,算是出了個大風頭,卻也由此與省城上層官僚之間產生了矛盾。

事已至此,何大庚也顧不上考慮那些。他一方面精打細算過日子,一方面以西城營的名義向歷城縣提出申請,要求來年在團練公所周邊大面積開墾荒地。

西城營成立至今已過去了七八個年頭,經過不斷補充新鮮血液,目前在冊正式團勇共一千四百人左右。

另有數百人因傷病等原因轉為編外,留在營中從事力所能及的後勤工作,每月還能領到足夠養家餬口的糧食。今後可以讓他們專門負責照看莊稼,其餘團勇只需農忙時節下地幫忙,平日仍以操練作戰為主。

何大庚很快做好了各種規劃,歷城縣的墾荒許可也順利頒了下來。就在西城營熱火朝天的開墾荒地之際,官府上層又發生了一次與團練息息相關的人事變動。

咸豐十年初,設於江寧外圍的江南大營被太平軍再次攻破,江浙一帶清軍隨之接連潰敗。

在加快軍事部署的同時,清廷緊急出臺了新的團練政策,向江蘇、安徽、河南、山東等省份派出了九位督辦團練大臣。

這九位大臣與先前毛鴻賓那批不可同日而語。咸豐三年奉旨辦團的共有近三百人,分別被派往原籍所在的各府、州、縣,負責當地團練事務,彼此之間互不統屬,基本就是各行其是。

那批人雖然私下也被尊稱為“團練大臣”,但朝廷並未授予任何官方頭銜。他們手中權力非常有限,只能利用自身名望協助地方官員辦團,實際屬於幫辦性質,一律歸各省督撫統率。

相比之下,現在這九位被授予“督辦團練大臣”頭銜,由“幫辦”變為“督辦”,成了名副其實的欽差大臣。

這九人各自統管一省的團練防剿事務,以地方高階官員為其幫辦,“上可與疆吏商酌,下可與紳士籌劃”,形成了一套與地方官僚平行的團練大臣體系。朝廷還給他們加賞了諸如都察院左副都御史之類的職銜,以進一步提升其權勢地位。

如此一來,全省團練有了共同的領導者,使得統一協調部署和籌集經費成為可能。這一舉措有效減輕了地方官對團練的掣肘,然而卻又不可避免的引發了更大範圍的權力衝突。

被派往山東的團練大臣名叫杜?,是咸豐皇帝老師杜受田的次子。他學識廣博、頗具文才,主持過鄉試、會試,在朝中各部擔任過侍郎,是個很有抱負的人。

杜?常年在京供職,鮮有地方基層經驗,也不太熟悉團練事務。但他對朝廷忠心耿耿,被委以重任後便立即奔赴濟南,雷厲風行的開始施展拳腳。

在瞭解過山東團練的現狀之後,他認為地方官府輕視團練,導致目前辦團經費過於緊張,於是一邊設法擠佔財源,一邊命各地團練精簡人員,裁撤冗餘。

裁撤冗餘說起來簡單,然而下面縣、鄉團練大多以家族為單位聚集組建,正所謂打斷骨頭連著筋,誰也不肯讓自家人白白捨棄吃糧領餉的待遇。一紙命令從濟南下到全省,硬是沒能裁掉幾個人。

西城營儘管不是以家族為單位組建的,但多年的同袍情誼有時比血緣更勝一籌,大批裁撤勢必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濟南府穿越實錄

醉可樂

大元權臣

可以摸的北冥胖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