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可樂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21章 杜工部句,濟南府穿越實錄,醉可樂,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純粹外行話。”魏永明搖頭道:“團練又不是吃飽喝足就能高枕無憂,上陣打仗難道不用置辦傢伙麼?旁的倒還好說,槍械彈藥的花費可不是小數目。”

“愚兄也是這樣想的,可畢竟初來乍到,在他們面前插不上嘴。昨日提調老爺已把此事報了上去,聽說總辦大人正打算派人去西城營查賬。”

“查賬?這不是多管閒事麼。”魏永明一皺眉頭:“再說厘金局跟團練八竿子打不著,怎能輪得到他們來查?”

“誰說不是呢。可如今官府四處缺錢,新上任的布政使天天向厘金局催要銀子,總辦大人也無計可施。好不容易在你們那裡看到些破綻,怎麼可能輕易放過?”

“我明白了。”魏永明無奈的笑笑:“那就請他們自便吧,反正西城營賬目清楚,銀子都花在了實處,誰來查都不怕。”

“那樣最好,我是擔心與兄弟有什麼瓜葛,所以提前給你打個招呼。”

“多謝特來告知。”魏永明衝他拱了拱手:“大哥一片好意,小弟記在心上了。走走,咱們快去茅房,憋壞我了。”

二人相視一笑,上完廁所並肩回到酒樓,屋內眾人正紛紛起身離座,隨何紹基緩步走向陽臺。

魏永明跟著大家來到陽臺上,就見何紹基伸手指指大明湖中的一座小島,對張積中說:“子中老弟請看,那便是現今的歷下亭。”

“噢?”張積中定睛望了望,驚歎道:“哎呀,猶記得上次來濟南時,此亭月臺傾廢、廊榭朽壞,尚是一副破敗景象,不料時隔三年竟已煥然一新!”

“老弟來的巧,此亭剛剛修好竣工。”何紹基捻著鬍鬚唏噓感慨:“重修歷下亭乃是鹽運使陳景亮大人倡議主導的,並在原先基礎上新增了迴廊和三間廳堂,前前後後共修了四個多月。”

張積中來了興致,當即便要坐船去島上仔細觀看。何紹基卻說:“子中莫要性急,喝完酒再去不遲,正好老夫還有件事要向你討教。”

“豈敢。”張積中愕然道:“子貞兄面前,天下何人當得起‘討教’二字?”

“別人當不得,你卻當得。”何紹基哈哈一笑:“陳大人昨晚託我為新修的歷下亭題一副楹聯,我苦思一夜才湊出了兩句,子中幫我潤色一下如何?”

“積中自忖才疏學淺,不過既然子貞兄開口指名,也唯有洗耳恭聽。”

“老弟雅正。”何紹基清了清嗓子,吟誦道:“山左有古歷亭,坐覽一帶幽齊之勝;大清當今萬歲,時為九年己未所修。”

“好聯!”張積中帶頭稱讚,其他人也一起鼓掌叫好。

“好什麼好?”何紹基大搖其頭:“用作尋常地方也就罷了,若要懸掛於歷下亭正門左右,這兩句既顯囉嗦、又無滋味,實在勉強的很。”

張積中笑著點點頭:“用在正門的話,的確是稍顯冗長了。”

“對嘛!”何紹基撫摸著欄杆輕輕嘆息:“年紀大了,腦袋也不靈光了。子中在濟南時常來明湖遊覽,不如幫忙想副好聯出來?”

“積中何德何能,怎配為此亭撰句?”張積中略一思忖,說道:“子貞兄何不借用聖人詩句作聯?”

“聖人?老弟是說哪位聖人?”

“兄臺怕不是在考較我吧?”張積中左右看看,笑吟吟的朗聲提示道:“東藩駐皂蓋,北渚凌清河。”

“對啊!哈!”何紹基重重一拍腦門:“我怎麼竟沒想到?真是越老越不中用了,多謝老弟提醒!”

身旁其他人跟著一起撫掌大笑:“石琴先生的提議極妙,確以聖人詩中的句子最為妥帖!”

整個陽臺上就只魏永明自己一頭霧水,完全不明白這兩句詩在說什麼,既聽不出跟大明湖和歷下亭有什麼關係,更搞不懂妙在何處。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濟南府穿越實錄

醉可樂

大元權臣

可以摸的北冥胖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