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章 怒峰頂上,英雄志,孫曉,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帖木兒汗國種族繁多國中有韃靼人、波斯人、大食人甚且有天竺人卻以維吾爾人為多各族樣貌差異極大少有錯認。不過這位“將軍”卻有點怪他的天庭寬廣、下顎方正一頭長濃黑且直這模樣不似韃靼也不像突厥更不似維吾爾彷彿便是個混種。

要看一個人的血緣來歷除了五官樣貌其實還可以從姓氏來找。這位“帖木兒滅裡”出生於哈剌迷矢以國為名自號“帖木兒”“滅裡”二字則是他的姓。這兩字源於突厥康裡熟知西域史書的都明白此乃花剌子模名將“鐵王”的姓氏。至於“帖木兒”三字更是蒙古話裡的“特穆爾”此為蒙古大姓如元順帝的愛將王保保他雖是漢人卻因崇拜蒙古自稱“擴廓特穆爾”又如西夏人念察罕亦因效忠蒙古遂自稱“察罕特穆爾”。因而“帖木兒滅裡”這五個字也是硬湊出來的全然稱不出主人的血脈。

從小到大帖木兒滅裡就有個麻煩他不論走到哪兒都要給人誤認族裔身份在維吾爾人眼裡看來他的頭很黑很直活脫便是個韃靼;可是在韃靼人眼裡瞧來他的鼻樑又太高必然是個突厥;可到了突厥人面前他又常給誤認成維吾爾那是因為他的眼珠兒是深褐色的也因此滅裡小時候總是同伴的笑柄人家都說他是韃靼、維吾爾、突厥三族混生的後裔簡稱“雜種”。

不過這些都是往事了因為“雜種”多了一個新名字稱為“煞金”。這兩字是大月氏古語波斯人譯為“魯思王母”蒙古人譯為“拔阿圖兒”女真人稱為“巴圖魯”其意就是漢語中的“勇者”。此號權威至大能率各族武士手下人無分突厥康裡、韃靼波斯全都得臣服於“八代煞金汗”帖木兒滅裡。

四下一片寂靜只見帖木兒滅裡冷著一雙兇眼手持字條翻著簿本對照想來此人能靜能動能讀能寫並非暴躁莽大一類。

怒蒼烽火以三訊為一字每訊四色四變共計四千零九十六字查對起來自也費神。眾下屬靜靜坐著不敢打擾過了半晌只聽滅裡問道:“一個時辰前抄來的字條呢?解出來了吧?”

一名下屬送來了字條交到上司手裡低聲道:“是解出來了沒錯不過沒人讀得懂。”帖木兒滅裡拿起字條來瞧默不作聲。眾武士互望一眼怯怯低問:“將軍我們……我們是不是抄錯了?什麼叫‘狗一樣的壞人來找你媽媽少說兩句就不算吵了’?”

聽得此言滅裡先是一愣隨即仰天長笑一時聲震屋瓦。

“去你媽的狗雜碎少說兩句不嫌吵”。看今夜怒蒼千里傳書一來一往其中第一道烽火由東向西內文的十四字箴言自也轟傳天下。只是白袍武士的漢語本就不靈光通譯後更是文意盡失難免要讓人一頭霧水了。

這漢語是天下第一巧妙文字罵起人來尤其爽口箇中精妙神奇之處絕非異邦子民所能瞭解。眼見帖木兒滅裡莞爾不語眾武士更覺得擔心了忙道:“將軍,第一道烽火沒人看得懂了不知第二道烽火怎麼說?”

天下信文你來我往這兒問娘那兒問爹看前一道烽火粗魯之至真不知後一道烽火如何回覆?一片迷惑間只見帖木兒滅裡反覆對照字條道:“白青金明對長暗對短明長暗短暗短明長這該是個‘擒’。”

“琴……”全場交頭貼耳白袍武士不解漢語滿是迷惑茫然。又道:“那……那下一個字呢?”滅裡輕輕地道:“下一訊金紅青暗長明長……這是個‘王’字。”白袍武士們低頭襯念:“第一字是‘琴’第二字是‘亡’……”

琴亡……琴王……眾人大吃一驚齊聲道:“勤王?”

“勤王”者天子之護衛也。白袍武士漢語雖不靈光卻也是曉得這是鎮守皇城地禁衛大軍自正統朝建立之後便將景泰朝遺下地衛戊兵馬予與擴編分為“前鋒”、“武興”、“驃騎”、“神機”等四營下轄四十八師二百四十衛共有步卒、馬兵、炮車等一百餘萬兵馬、聽得回訊涉及“勤王軍”人人自是議論紛紛。看這勤王兵馬雖然龐大卻只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武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在苦境當前輩

作家沙漠駱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