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人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兩百一十章 即視感,女帝能有什麼壞心思,非人謀,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在古代,不管是秦漢、還是唐明,遷民一事都是一件極其重要的事情,是一件特別麻煩的事情,稍有不慎就會引得民怨四起。
沒有哪個百姓會願意離開自己祖祖輩輩生活的故土,前往一個一無所知的荒涼之地。
在大隨也是一樣,所以施然在著急群臣商議的時候,群臣說來說去,也就是拿地位底下的商賈、贅婿開刀,沒有一人開口說要遷何地的民眾前往河西。
倒不是他們疼惜百姓,而是他們清楚這種事沒法提,提出來就會被人罵祖宗。
再者一旦施然、柳山青聽了他們的意見,到時弄得民間怨聲載道,施然、柳山青為了平息百姓的怒火,肯定會把提出意見的人推出去。
他們都在等施然、柳山青自己提出來,結果讓他們沒想到,施然比他們更加小心,只遷犯了罪的人。
如此,在施然問他們有無要補充的時候,自然是沒人會給出不同意見,都只在施然所提的基礎上補充一些細節。
隨著朝臣們制定好遷移的細節、標準,詔令公告天下後,除了囚犯的家人們心有不滿,多有怨言,普通百姓都沒感覺,少數人還在叫好,說這樣好,這些犯人的家人走了,我們也能安全些。
百姓們是滿意了,但施然、柳山青要填充河西,減少河西之地的匈奴人人數比例的目的,仍是沒有達成。
為此,施然和柳山青商討、制定出一個個優惠的政策,比如去了河西,就可以免費領一畝地,可以免農稅,小孩可以免費讀書等等。
在政策公佈後,施然又命黑冰臺隱匿在民間的宣傳人員,將這些政策告訴百姓,並讓他們將河西之地描繪成一個遍地黃金的地方。
為了讓事情變得更加真實,由柳山青的少府出資,那個兩大塊黃金,將其弄成碎石般的金塊,再由黑冰臺的人散佈在河西之地,讓民眾“意外”從土地裡翻出黃金。再由他們的口,將事情傳到其他郡地。
河西很快就引起“翻金”的熱潮,一些官吏都忍不住下場,拿著農具去翻地。
施然自然是料到會引發這樣的後果,一早就給樂復、李雲龍發出一封密函,告知他們實情,並讓他們做好引導,避免人們為了黃金荒廢農事。
比如制定一條所有人只能翻自己土地的政策。
同時,施然又讓在河西地的黑冰臺的宣傳人員,在百姓之間,潑不算冷水的冷水,如祥瑞說,說地裡能翻出黃金,是上天對他們的恩賜,是告訴他們河西土地肥沃,只要安心農事,就可收穫“黃金”等。
為了佐證,施然又特意從現代購買新一代的雜交水稻、小麥種子,配套的肥料等等,讓樂復、李雲龍免費發給民眾,讓他們耕種。
一系列的舉措下去,各郡縣的百姓們漸漸都對河西之地改觀,不再認為那是荒涼、罪惡之地,知道那是遍地黃金的樂土。
但知道歸知道,讓他們拋家舍業的去河西,大多數人是不會的。
他們最多隻在夜深人靜的一樣,在腦海裡暢想一下。
畢竟在施然、柳山青的治理下,他們在故土都生活的不錯,賦稅低,官吏不敢隨意欺壓他們,家裡有足夠的餘糧,有時候還能吃肉。
他們沒理由為了一些傳聞,就拋家舍業的去河西。
會去河西的大多都是無家無業的遊俠和充滿活力、衝勁的年輕人。
短短一個月內,施然、柳山青就收到各地的報告,各地每天都有年輕人、遊俠向縣府,申請路引,前往河西。
施然給他們的回應是,凡是申請河西者,不管要去做什麼,一路綠燈放行。
平均下來,一郡之地一個月大概有五百人申請去河西。
大隨三十六郡,一郡五百人,全部加起來也有一萬八千人,這樣的人數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