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來2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九百五十一章 崇禎下頭男(一萬二求月票),從驛卒開始當皇帝,秋來2,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今日言戰言守者滿庭皆是,誰敢負責?

真到了清軍叩邊的那個時候,怕是滿庭之人早就閉嘴退避了。”

為了加強崇禎的信心,楊嗣昌又給舉了例子:

“前年清軍進入內地,錘匪在側擄掠,那個時候焦勞者唯有陛下,死者只有張鳳翼。

邊鋒深入,生靈塗炭,大家都冷眼旁觀,誰敢像今日這般勇勐之人,站出來我瞧瞧?”

對於楊嗣昌哪壺不開提哪壺的事,眾人紛紛甩衣袖表達自己的憤怒。

這個時候他們就選擇不要臉了,只要我不搭理你,我就還有臉。

所以在大明官員的思維上,臉面這個東西是薛定諤的。

“如果朝廷每策劃一事,局外人懷疑,局內人也懷疑,那還能有什麼成功的希望呢?”

楊嗣昌環顧四周,皆是無人回答他的問題。

儘管楊嗣昌所提的都是現實問題,可朝臣們依舊不買賬。

別以為你伶牙俐齒說的好,可就算說破大天去,你也別想做出有損我大明臉面的事!

議和,那是絕對不可能的!

在清軍沒有破壞邊牆,進入大明境內擄掠的時候,他們都是鐵血主戰派。

可一旦清軍真的來了,他們又變成了鵪鶉逃避派。

靈活的道德底線已經臉面話術,被靈活的他們所掌握。

崇禎倒是對楊嗣昌的解釋很滿意。

所以當他提名楊嗣昌與程國祥、蔡國用、薛國觀、方逢年、範復粹等人一起進入內閣時,反對的浪潮是一聲高過一聲。

其中最具影響力的,就是聲名顯赫的儒臣、詹事府少詹事黃道周的反對。

表面上他反對楊嗣昌“奪情”(有喪事在身,得守孝三年,楊鶴的繼妻亡),不應入閣。

其實就是反對他的議和主張,堂堂大明的兵部尚書對於外族竟然如此軟弱。

那我大明豈不是會成為下一個宋朝,進而發展成為南宋,與清狗劃江而治?

這種喪權辱國的事,決不允許在大明發生。

黃道周彈劾楊嗣昌從抨擊奪情入閣,到他並非是人才。

從他任職二年來宣揚十張網的計策,至今也沒有成效,賀今朝的實力越來越強。

足以見識他的才智一般,這種人如何能擔任大明的兵部尚書?

建虜必不可款,款必不能成,成必不可久。

就算建虜接受了款待,寧錦遵薊宣大之師,哪一個可以裁撤?

款待建虜之後,便可撤兵西北討伐錘匪,當真是沒腦子的辦法。

兩派的對立劍拔弩張,甚至隱約有動手的跡象。

崇禎不能在當和事老了,也沒法繼續沉默下去。

他在平臺召開御前會議,參加者除了按照慣例參席的內閣五府六部以及各個有關部門之外,還特地招來了黃道周。

楊嗣昌因為遭到彈劾,故而避嫌不出席,但是崇禎就是給他鎮場子來的,命太監去催,直到中午才趕來。

人齊之後,崇禎身著常服坐在門內,內閣成員接連行禮。

崇禎也不理會黃道周,只是叫各部尚書彙報工作,待到事了,叫黃道周出列跪下。

朱由檢說了理學理念話鋒一轉,你連上三道奏疏偏偏是在朕點完內閣成員之後,你才上奏疏,是不是因為沒入閣的緣故。

黃道周是赫赫有名的理學鉅子,專講天理人慾,崇禎就以子之茅攻子之盾,批評他上奏書的動機不純。

畢竟這麼多年,崇禎的學問也不是白學的,親自下場跟理學鉅子掰扯。

此次入閣名單當中本來有黃道周,可崇禎認為此人雖然學問很好,但是性情偏執,不能勝任救時宰相,故而未曾點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駙馬太野太茶!長公主要不換個寵?

糖醋錦鯉

從驛卒開始當皇帝李自成

秋來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