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來2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九百零一章 重用楊嗣昌,從驛卒開始當皇帝,秋來2,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洪承疇接替盧象升繼續圍剿這些起義軍,但他手裡的兵力不足,且先前精銳不是損失殆盡就是被調走。

因為洪承疇的名頭,眾多反賊倒是停止了向朝廷投降的心思。

可以說崇禎的人事任命,直接把起義軍潛在的臣服者給逼得重新支稜起來和朝廷作對。

高迎祥被抓直到被殺後,這些起義軍並沒有完全的消沉下去,投降的始終是少數。

尤其是錘匪賀今朝竟然也敢領兵來京畿附近劫掠,此事讓崇禎暴躁的很。

可此時明廷已經焦頭爛額了。

首先是李自成、張獻忠等人在東南部加上錘匪賀今朝的起義。

他們從西北到中原,更遠的到了長江的中下游,使得明廷防不勝防。

北邊的蒙古,除了歸降清朝的以外,大多都稱賀今朝為天可汗。

明廷想要利用戰鬥力最墊底的蒙古人做牽制,也沒有什麼好策略接待引誘他們。

最讓崇禎感到棘手的便是新建立王朝的大清,是戰是和,舉棋不定。

戰又打不過。

和又丟不起堂堂上國的臉面。

放在朱棣那個時候,這群野人算個屁啊,還得遣使覲見呢,可現在清軍根本就不往大明朝廷遣使。

在找不到一個合適人手充任兵部尚書的時候,崇禎把楊嗣昌想起來了。

此人是原三邊總督楊鶴的兒子,雖然楊鶴被錘匪賀今朝所攔截,關在山西的監獄當中。

但崇禎對楊嗣昌的感官很好,尤其是發現他有軍事才能之後,比他老子強上不知多少倍。

可惜楊嗣昌的繼母死的不是時候,現在奪情也把楊嗣昌給叫來了京師。

楊嗣昌上了三次請辭,被崇禎拒絕,這才在戰事結束後到達京師。

楊嗣昌在居喪期間自是沒閒著,努力的學習充實自己,就是避免有朝一日走上他爹的舊路。

因為身居高位,結果沒整好,反倒還落入了賊寇的手中。

崇禎召見楊嗣昌的時候,因他侃侃而談,才思闊達,且工於筆札,富有辯才,又頗能揣摩崇禎的心思。

楊嗣昌與歷任兵部尚書那種木訥卑微的樣子截然不同,且言談當中充滿了自信,被崇禎視為能臣。

楊嗣昌受到皇帝的數次召見,而且都超過了規定的時間,幾乎是言聽計從,激動的拍案叫絕,大呼恨用卿晚。

皇帝並沒有因為他爹的緣故都疏遠他,反而極為賞識,讓楊嗣昌感恩戴德。

楊嗣昌為了報效大明,接連不斷的向皇帝陳述他關於治國平天下的主張。

他提出深思熟慮,可以擺脫大明內憂外患的三大方針。

第一便是攘外必先安內。

匪是必須要剿的!

第二必先足食然後才能足兵。

第三必先保民然後才能蕩盡賊寇。

楊嗣昌的三條施政綱領,以及一系列提出來的建議,都是圍繞這個展開的。

因為他爹的緣故,收集了錘匪不少資料。

至少賀今朝做到了保境安民,足食足兵,才能夠橫行西北,無人能擋。

西北那種苦寒之地,歷經天災人禍,能有多少耕種的土地?

能有多少可以充當士卒的人口?

賀今朝都能依靠那些貧瘠的土地拉起一大批人馬,橫行京畿,甚至還能打的清軍狼狽逃竄。

大明擁有兩京十三省,只要也能做到,區區錘

匪算個屁啊?

楊嗣昌也看出來賀今朝是外強中乾了,他麾下的人口不足,否則為何要不遠千里的從京畿附近搶掠人口呢?

崇禎對於楊嗣昌的理論在一開始還是有些遲疑的,畢竟這是老生常談。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駙馬太野太茶!長公主要不換個寵?

糖醋錦鯉

從驛卒開始當皇帝李自成

秋來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