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來2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九百八十二章 火還不夠大,從驛卒開始當皇帝,秋來2,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誰去,總之我不去。

楊嗣昌的督師,大抵是名存實亡了。

但他麾下真有想要立功心切的人,僅剩下的總兵勐如虎、參將劉士傑,想要去追殺殘存的“張獻忠部”。

絕不能因為一次戰敗就停滯不前。

楊嗣昌對於勐如虎這個蒙古人觀感大為改觀。

瞧瞧人家再看看你左良玉,大明還是有忠臣的!

畢竟相比於九調左良玉不至,三調李國奇生病,跟楊嗣昌在身邊的勐如虎主動請戰相比較,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對於如此忠臣,楊嗣昌也覺得先收拾了張獻忠,再去收拾李自成。

等他也積累了足夠多的經驗,再去與錘匪賀今朝激戰。

楊嗣昌便同意了。

正當李定國思索要不要攻克重慶的時候,突然從裡面有官軍出來,奔著他追擊而來。

李定國大喜,連忙率部後撤,向著往湖廣方向逃跑,希望能夠引誘更多的官軍出來。

官軍見賊子後退,果然大舉追擊。

勐如虎和參將劉士傑求功心切,不顧士卒疲憊,執意進攻。

劉士傑率先搏戰,勐如虎隨後跟進。

經過幾次交鋒,李定國退至山上,登高觀察,發現官軍無後續部隊。

“定國,動手吧。”

賀蘭身著盔甲忍不住鄙視道:

“敢於作戰想要當大明忠臣的大敵都在這裡呢,再引誘,也引誘不出來,白費功夫。”

於是,李定國以精銳繞出敵後,給明軍以突然襲擊。

劉士傑所部被殲。

勐如虎之子勐先捷也被打死。

勐如虎率少數親兵,在中軍馬智的護持下,狼狽逃竄,印信、旗纛俱丟。狼狽逃回重慶。

楊嗣昌聽聞戰果,更是驚的不知道要說些什麼。

他手中最後一點願意聽從他的吩咐,認同大明皇帝的將領,手裡也並無剩下幾個兵馬。

那張獻忠怎麼就突然之間,變得如此能征善戰了?

楊嗣昌先前所做的計劃,還沒開始就結束了。

他連“張獻忠”這道坎都邁不過去,更不用提後面的滅殺李自成,決戰賀今朝之類的雄心壯志了。

遼東皇太極更沒有閒著。

畢竟他也有不少諜子去打探訊息,從他們那裡得到反饋回來的訊息。

自皇太極攻破大淩河之後,他在遼西未取得任何進展,被迫徘迴於錦州、右屯衛之間。

正所謂東邊不亮西邊亮。

他在其餘戰線上取得了重大的進展。

皇太極兩次兵發徵朝鮮,最終使得朝鮮徹底臣服,斷絕了朝鮮同大明的一切關係,完全臣服於大清的體系下。

而且還粉碎了大明在遼東沿海的防線,從而解決了後顧之憂。

同樣進兵蒙古,驅逐了察哈爾部林丹汗。

但在大同境外與錘匪交戰失利,從而措施了統一漠南蒙古的機會,並沒有按照原定計劃,使之成為大清的藩屬。

可皇太極依舊屢次派遣大軍入關,搶掠回來,極大的消耗了大明的有生力量,以及打擊了明軍文臣武將抵抗大清的信心。

所有的這一切都彰顯了這個立國不過二十幾年的大清政權,一片勃勃生機,萬物進發的景象。

他的軍事力量變得空前強大。

漢官張存仁乃是祖大壽的副將,當初隨他一同詐降。

祖大壽逃回大明後,他就真的投降了皇太極,為後金悉心做事。

在此期間不斷的建議皇太極進軍遼東,奪取松山、杏山等戰略要地。

如今大清兵強馬壯,張存仁也與有榮焉,不禁誇耀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駙馬太野太茶!長公主要不換個寵?

糖醋錦鯉

從驛卒開始當皇帝李自成

秋來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