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來2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九百七十三章 張獻忠起事,從驛卒開始當皇帝,秋來2,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熊文燦的用意在於,張獻忠聽調,則我居功。

不聽調,則餘應桂任罪。

這便是他對內面對皇帝的時候,功勞都是我的,那黑鍋都是手底下人背的。

對外則是雖然我給張獻忠發了軍餉,可實際上張獻忠他是懂得官場規矩的。

我給的軍餉不僅有對我的“返點”,還會有額外的潤筆費呢!

大明的哪個官員,能夠經受得住這樣的考驗吶?

就算有人說熊文燦不知逮捕張獻忠,只顧自身利害,而留他關係數省之安危,恐將重蹈陳奇瑜的覆轍。

朝堂內如此有見識的話,可沒有人聽啊。

還被嘲笑杞人憂天,大明正在逐步轉好,你這樣說,是不是見不得大明的好?

朝堂之上已經很難在留有真話。

什麼忠言逆耳,通通不再適用。

餘應桂自己也在詔獄裡上疏申辯。

全面追述近年來的撫剿始末,揭發熊文燦畏首畏尾,遷就退讓,收受鉅額賄賂,以致造成張獻忠強佔谷城要挾招撫的局面。

張獻忠在谷城招納亡命,買兵置器,人人知其叵測。

熊文燦卻把他當作扞衛荊襄的前茅;派官調遣,張獻忠不但不應,

反而扣留解餉官,謀求湖廣總兵之職.而今更造浮橋橫跨漢水。

凡此種種,熊文燦先足誇張冒功,後是掩匿不報,難道不是欺君麼?

講得有根有據。

遺憾的是,崇禎一概不予理睬.就把餘應桂遣戍邊地,調撥給吳國俊了。

事實證明,餘應桂致熊文燦信中所說‘獻忠必反”是有先見之明的。

就連一向桀驁不馴的左良玉也看出張獻忠“反跡大露”,極力催促熊文燦發兵襲擊。

熊文燦看在銀子的份上,敷衍搪塞。

張獻忠他雖懷貳心,但未開釁。

你左良玉雖敢鬥,但部眾末集。

貿然出擊,其他受撫各部必然行動。

如不能勝,所失實多,不如慢慢來。

左良玉對熊文燦的腦回路極為震驚,反駁:

“不然,逆賊利於野戰,而不利於守城,出其不意攻其無備,彼士卒有駭心,糧餉無後繼。

諸部觀望必不齊心,賊寡我眾,賊散我合,賊怠我奮,攻之必拔,襲之必擒,一失此機,後悔無及。”

這一番話說得熊文燦無言以對,只好苦苦相勸,禁勿用兵。

這麼多年起義軍在官軍眼裡的形象終於改變了。

他們從最開始起義時的不利於野戰,被幾百官軍追著幾千幾萬人砍。

終於變成了起義軍利於野戰,數百人就敢追著上千上萬的官軍砍。

待到熊文燦意識到形勢不妙,向朝廷驚呼張獻忠復叛。

朝廷緊急調集川陝軍隊進抵鄖襄圍剿時,張獻忠已搶先一步在谷城起兵,打得熊文燦揩手不及,自食其果。

張獻忠不僅各種物資準備,還徵召了從河南來的一萬多的災民。

尤其是在他給熊文燦送賄賂之後,對著自己部下說錢都要送光了。

希望他們也能拿出一點來先墊上,此舉搞得諸多將領都想要重新起事。

咱們辛辛苦苦這麼多年才搞來的一點銀子,他熊文燦連動嘴都不用,咱們就得把積攢的身家乖乖給他送上去。

憑什麼?

張獻忠麾下計程車卒們,也都毫不掩飾他們要起事的話。

因為咱八大王是一心一意想要歸降朝廷,帶著兄弟們過上安穩日子。

可是朝廷不信任咱,總想滅了八大王與咱們兄弟拿著腦袋去請賞。

張獻忠團伙,從上到下都只剩下一個心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駙馬太野太茶!長公主要不換個寵?

糖醋錦鯉

從驛卒開始當皇帝李自成

秋來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