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來2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九百八十五章 愈演愈烈,從驛卒開始當皇帝,秋來2,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待到清軍班師回朝後,因為進攻失敗,祖可法等降人又提出了攻取北京的策略。

大軍直搗北京,可斷喉刺心,立即致大明於死地。

如今中原各地混戰,明庭根本沒啥本事四處滅火。

若是京城被其他人所破,大清還能吃到肉嗎?

他們這些人還有機會成為真正的勳貴,而不是在遼東這破地方窩著!

對於個人以及家族前途他們極為看中,因為許多人都沒有回頭路的。

取寧錦則是去手足,只能得到幾城,卻不能滅亡大明。

他們把去手足融入到皇太極曾經講過的“剪枝大計”。

因為皇太極的戰略眼光,曾經說過大明是一顆大樹,無論多大力氣都不能一斧子砍斷。

唯一的法子就是從大樹的兩側入手,一斧子一斧子的砍下去,砍到一定程度,這顆大樹就會自己倒下去。

皇太極就用淺顯的道理來闡述他的戰略思想,生怕清廷高層這幫“人均胎教肄業”的人聽不懂。

目前大清只有徐圖漸進,從強大自身和削弱敵人,來實現皇太極的政治目的。

絕不可能圖省力氣走捷徑!

但是,他的許多謀臣以及軍將們都不認同他的觀點,或者是無法理解他的戰略思想。

總是想要直取北京,儘早滅亡大明,一勞永逸。

但皇太極就是想要先圖取寧錦之地,斷其手足。

他先圖寧錦的想法,也是經過一段實踐而形成的。

鑑於寧錦防線防禦堅固,他曾一度放棄取寧錦,改道從內蒙進關,從而開啟襲擊大明的新賽道,成功進行了企業內部轉型,從而發展越發壯大。

天聰三年(崇禎二年),他首次率大軍襲擊北京,攻佔了灤州、遷安、永平、遵化四城。

他撤軍東歸時,留下勐將阿敏駐守此四城。

作為奪取北京的前哨陣地。

但很快又被明兵奪回,儘管這期間明軍彙集重兵依舊沒有給清軍造成較大傷害,但總歸是阿敏兵敗棄地逃歸沉陽。

雖然阿敏屬於“股神”級別的押寶,賠的褲衩子都沒了。

無論是軍事實力,還是政治前途都沒有了,更不用說當什麼朝鮮王。

他能安穩活到死就蠻幸運的。

但這也使皇太極意識到,終有山海關控扼其間,則關內外聲勢無法連成一片。

即入其他口入塞,大明或者錘匪也能襲擾他的後路。

因為皇太極已經把賀今朝定為他今後主要的假想敵。

此後,清兵多次進關,打了許多勝仗,全都俘掠而歸。

所克山東、河北、大同各城邑都丟棄不守,皆由山海關阻隔的緣故。

皇太極要得一地保一地,還必須在關外穩紮穩打,從根本上打破錦州——寧遠——山海關的防線。

否則他就不可能在關內站穩腳跟。

這也是他從賀今朝佔據西北三省那裡得到的啟發。

錘匪如此穩紮穩打,才能獲得更多的利益,以及儲存更多的實力。

大清崛起於關外,皇太極深知,最終進關奪取大明,唯一可行的捷徑必須透過寧錦而進山海關。

山海關是隔絕關內外的門戶,扞衛北京的藩籬。

若大清佔領山海關,北京唾手可得,甚至比賀今朝從山西出發還要便利。

山海關距北京僅七百里,清騎兵疾馳。

不過三日即達北京城下,明兵恐怕都來不及防備,就得拱手讓出北京。

想要得山海關,必須先得寧、錦。

但寧、錦又不能同時進攻,也須分出次第來,逐一攻取。

實際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駙馬太野太茶!長公主要不換個寵?

糖醋錦鯉

從驛卒開始當皇帝李自成

秋來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