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來2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九百八十五章 愈演愈烈,從驛卒開始當皇帝,秋來2,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就親自去義州實地考察,建議朝廷撥錢迅速修復義州。
但大明皇帝哪裡還有錢?
朝廷哪裡還有錢?
因為錢不得不徵三餉。
再加上前有修繕大淩河城導致明軍大敗的戰例在前,崇禎怎麼可能會再同意這件事。
皇太極屢次繞道蒙古肆虐京師,朝廷對於寧錦防線的關注度直線下降。
甚至還有官員說莫不如放棄寧錦防線,專門防山海關,這樣等清軍入塞的時候,也能調撥更多的兵力去與之對戰。
總體而言,因為流寇錘匪的實力不斷增大,清軍戰略的改變,都導致了寧錦防線不再像是以前一樣受到大明的重視,拼命的砸錢。
現在義州被皇太極看上了,明清還沒有交鋒,大明便先棋差一著。
他準備成為明軍眼皮子底下的坐地炮,跟諸葛亮學一手。
皇太極任命鄭親王濟爾哈朗為右翼主帥,多羅貝勒多鐸為左翼主帥,各率將士開往義州。
他們的任務,一是築城,二是屯田,兼及襲擾明寧、錦駐兵。
根據皇太極指受的計策,他們一到義州,就通告凡山海關外明將士不得在寧、錦地方耕種。
但駐守這一地區的明兵以屯養戰的辦法,一面守城,一面耕種,以解決糧食自給。
畢竟光靠著朝廷輸送,那得有挺長時間得餓肚子。
就算送來了,還真不一定能落到他們普通士卒的手中。
皇太極的意圖,就是阻止和破壞明兵與百姓屯種,即如祖可法的策略,他們難以在此生存,不戰而撤防。
這些曾經的關寧軍降卒,可太瞭解關寧軍是怎麼在遼東這塊地界,與韃子對峙來了。
如今明清之間在遼西的對決思路,已經成為關寧軍的內戰,以己之矛攻己之盾。
大家都是一個師傅教的,但是另外一個人又拜了新師傅,剩下那個還在故步自封。
數萬清兵到義州僅月餘,修城築室,俱已完備,義州東西四十里田地,皆已開墾。
在義州築城的同時,大量戰備物資源源運到這裡儲存。
皇太極徵調大量民夫趕車運糧。
在義州屯田所得糧食不能滿足駐軍需要,大部分還得靠後方供應。
其中又令朝鮮輸米一萬包,限令十天必需運到大、小淩河口,以供軍需,再出僕從軍水師五千名前來助戰。
從蒙古科爾沁部買來一萬匹好馬,在國內招募“善梯者”一千人,趕造威力強大的紅衣大炮六十位。
都是攻城所必不可缺少的。
這些物資和人馬絡繹不絕到義州集中。
祖大壽雖然看好賀今朝的實力,但遠水救不了近火,依舊各方面仔細探聽清軍的動向。
他把匯總的情報送到朝廷那裡去,希望皇帝能夠早些做出決斷。
至少祖大壽目前真的不想投降大清皇太極。
要不然早他媽的降了,不至於費盡心思一拖再拖。
崇禎看著遼東發來的情報。
“皇太極在義州所來馬步夷兵甚多,每歇宿有三十餘處,大營小營,更難細數。
夜不收還親見車載大紅夷三位,小炮亦難細數,又隨軍隨帶鐵鍬等器具甚多。
由漢軍旗總兵石廷柱帶領,盡入義州城內,還有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和皇太極的一幫兄弟子侄也都會來義州視察換防。
義州成了清軍集結和換防休整的場所,儲存軍用物資的戰備倉庫。
此處充分發揮了戰略基地的作用。
皇太極對攻取錦州所做的準備是相當充分的,並在較短的時間完成了總的部署。
究竟對錦州採取什麼方式攻取,是皇太極下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