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來2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九百八十八章 誰出主意誰就去,從驛卒開始當皇帝,秋來2,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最後,方一藻總結了部下的實地調查,以及自己的推論,給皇帝提出瞭解決辦法。
「以吳三桂串所部疾趨松山,劉肇期率馬步官兵疾趨杏山,已會集寧遠校場點驗,向杏山進發。
他本人親著甲胃,馳赴中左所,在大軍當中勉效決策。
丘民仰坐守鎮城寧遠,以固根本。
按兵部所議,前鋒鎮臣祖大壽「相機撓之、驚之、剪之、驕之、逼之。
乘其驕惰,三鎮出其不意,攻奴中堅,擇機搗毀他們。」
對於方一藻的方案,崇禎開始是滿意的。
但隨著祖大壽的屢次上疏,讓他覺得方一藻的計策,那就是鏡中花,水中月。
在祖大壽看來,目前遼東面對清軍根本就不足以主動出擊。
不要以為金國鳳僥倖贏一場,大明計程車卒就能出城吊打清軍了。
看一看金國鳳是怎麼打贏的,他可是想跑沒跑了,才被迫打贏的。
要是他能跑,早跑了。
但這種事方一藻指定不會上報,戰事的結果是金國鳳贏了就行。
崇禎本想把楊嗣昌放出去,發揮更大的作用,結果目前的形勢越來越亂,又深陷重圍。
西南、東北、中原都亂成一鍋粥。
只剩下西北的賀今朝不知道什麼時候還會搞事,出其不意給崇禎一錘子。
故而朱由檢的心情越發的煩躁起來。
第二天。
崇禎召集廷臣議事。
眼看著遼東戰火再起,朝廷又拿不出什麼有效的遏制手段,他如何能不著急?
陳新甲為了防備錘匪也提出了他的建議,比如在天壽山那塊地界設定總兵。
在徐州設定重鎮,開通兩京咽喉,向南保護皇陵,中間防守漕運,保住京師的糧食供應。
同時著手改編軍隊,嚴加偵探、強化訓練、整頓馬政、演習火器、查禁貪佔等事務。
結果因為軍紀稍微嚴格了一些,明軍士卒在夜裡發生了譁變。
最重要的是陳新甲一直都想要把二進宮的傅宗龍,從詔獄裡撈出來。
要不是邵捷春服毒自殺,他也想把這些有能力的人都給撈出來,為大明效力。
新任兵部尚書陳新甲自是有些魄力的,奈何依舊被言官們彈劾,畢竟譁變不是小事。
總之言官們的標準就是你絕對不能出錯。
他們對別人要求都是聖人標準,對自己要求都是:沒有要求!
面對崇禎的提問,此時廷臣內出奇的沉默。
因為遼東是個坑,還不得不去跳。
但輪到誰去跳,還得好好琢磨琢磨。
陳新甲心中雖然贊同楊嗣昌議和的策略,但此時旁人在場,他也不敢率先開口。
廷議之事不了了之。
待到眾人退卻,陳新甲則是大著膽子與崇禎說議和之事。
崇禎一想到楊嗣昌就覺得越發煩躁,讓他勿要再提,稍後再議,先解決遼東問題。
然後薊遼總督洪承疇接到崇楨諭旨,要他「密陳方略」!
洪承疇接到皇帝的指令後,認真分析一通,鄭重的回覆皇帝。
「建奴屯兵錦義之間,將為持久之計。」
這就直接把方一藻的判斷給推翻了。
「所以今日籌遼絕不能單純說守,必守而兼戰,然後可以才能守得住;
而戰又非浪戰,必正而出之以奇,然後可以守其戰。」
大抵是從賀今朝那裡學習的經驗,先打贏了才能更好的守住。
崇禎對此方略極表稱讚
。
看看洪承疇,不愧是他最能拿得出手的督師。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