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來2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九百八十八章 誰出主意誰就去,從驛卒開始當皇帝,秋來2,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此數語,真老成籌邊,即韓、範(韓琦、范仲淹)方略都比不過此督臣啊。」
對於崇禎誇耀的話,洪承疇當然聽不見,但兵部以及閣臣們全都聽見了。
洪承疇的戰略部署。
以吳三桂、劉肇期官兵一萬分駐於松山、杏山之內。
以吳國俊所率一萬五千四百出鎮於前屯、中後之間。
以防薊官兵一萬六千仍分佈於中協四路、東協建昌、冷口、西協牆路之界。
以山海、永平撫臣朱國棟駐關門,以鎮臣馬科出中前。
洪承疇此舉就是要把吳國俊派到遼東戰場上與清軍廝殺。
兵部認為,洪承疇這一方略「戰守雙籌,內外兼顧,切中機宜。」
請求崇禎予以批准實行。
同時,兵部指出,洪承疇提出的方略,需要作出小小的調整。
畢竟主意都讓洪承疇出了,那不是顯得「中樞」沒有參與感嗎?
調整如下,第一,撫臣不宜移駐塔山。
此城低,四面皆高,是受敵之所。
如清兵一部出高橋,就會切斷塔山與松、錦的聯絡。
如出連山,則切斷寧遠與塔山的聯絡。
因此,撫臣仍居寧遠為上策。
第二,督臣不宜駐中後,應暫駐前屯為安全。
第三,洪承疇主張調喜峰口、董家口官兵出關,而以通州兵移駐喜、董兩口。
兵部指出,目前清兵沒有西進跡象,通州兵沒有必要調防。
吳國俊還有重任,無需跟隨大軍行動。
兵部強調,洪承疇最擔心的是「錦州運道中梗,樵採不通」。仟仟尛哾
再就是「兵民降夷雜居,倉中米豆甚少」。
他還擔心出關士卒數多,關外糧草一時難以供應。
上面提出的問題,朝廷都會給予解決,你把心放肚子裡吧。
然後他們建議崇禎,由洪承疇主要治理遼東之事。
畢竟按照大明的傳統。
誰提的主意,誰就去幹!
更何況你洪承疇如此有本事,不掛帥督師,舍你其誰?
崇楨批准了洪承疇的方略和兵部的補充意見。
責令戶部速發天津米豆,運到前鋒。
寧遠餉司「務要多方接濟」,不得疏虞。
洪承疇本想跟皇帝出出主意,同時把吳國俊這個不安分的人給送到遼東戰場上,讓他證明自己對大明的忠誠。
就算證明不了,也削弱一下吳國俊的軍事實力,讓他變得更加可控。
沒成想洪承疇這個主意出完之後,他把他自己給主動送上去了。
最氣人的是吳國俊這老小子,不知道怎麼就那麼得陛下的歡喜,封他為靖遼侯。
可遼東的事,一點都不讓他摻和。
宛如個標籤,就那麼的掛起來,讓大家看著。
洪承疇都懷疑新任兵部尚書陳新甲,是否也與錘匪有勾結。
否則不會出這種主意。
但洪承疇顯然是誤會陳新甲了,他也是想要做出一番成績來的。
按照大明目前的指揮,在他看來,也只有洪承疇一人能夠有效的指揮明軍對抗清軍。
其餘人當督臣前往遼東那個地界,估摸也就是損兵折將的下場。
倒是洪承疇的手段,讓陳新甲認為,還有五五開的可能性。
按照目前而言,陳新甲都想把關在詔獄裡的人都放出來可以遇見,他身邊真的沒什麼拿
得出手,可用之人了。
吳國俊萬萬沒想到被他放回去的那幾個言官,竟然有如此大的能量,直接把洪承疇給總理遼東諸事,順便把他靖遼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