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來2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千零一十五章 明清戰略對決前夕,從驛卒開始當皇帝,秋來2,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湖廣傳來捷報,讓崇禎極為興奮。

為了滅寇雪恥,崇禎把目光放在了錦州,希望洪承疇能夠再接再厲,能像吳國俊一樣傳來好訊息。

不久前,洪承疇率領薊州總兵白廣恩、寧遠總兵吳三桂、廣寧前屯衛總兵王廷臣抵達寧遠,視察松山等要塞後。

以兵力太少不足以禦敵,請朝廷再調宣府總兵楊國柱、大同總兵王樸、密雲總兵唐通、山海關總兵馬科,雲集寧遠前線,總兵力達到十三萬。

明軍在錦州、松山、塔山、杏山一線擺開決戰的架勢。

當然清朝方面也不示弱,咄咄逼人。

據遼東巡撫丘民仰向朝廷報告,清軍不斷向義州運送軍隊、糧食、武器。

其中有紅夷大炮三十門,小炮多得難以細數。

儘管在火炮方面,明軍在各處據點的火炮也不少,但總體質量而言,還不如清軍呢。

明朝降將石廷柱、耿仲明、孔有德、尚可喜等,在鄭親王濟爾哈朗、阿濟格、多鐸、阿達禮等統率下,齊向錦州外圍撲來。

雙方接連交戰,形勢日趨緊張。

但我大明官軍上下齊心,略微佔優!

崇禎雖然知道清兵難以對付,但是有洪承疇總督十幾萬人馬出手,還是讓他十分放心的。

可實際情況上錦州、松山請求救援的報告,與彙報到皇帝那裡的大不一樣。

“奴眾(指清軍)此番傾巢困錦,內打柵木,外挖濠塹,水洩不通,人影斷絕。

松城與錦州相隔十八里,奴賊離錦州五六里下營,即近在松城左右。

今錦州壕柵已成,奴眾精騎盡繞松城,勢雖困錦,實乃伺松。”

錦州、松山的守將,對形勢的判斷是正確的。

清軍圍困錦州的意圖是吸引明軍主力的增援,在松山一帶形成圍點打援之勢。

久經沙場的洪承疇,對這種戰術意圖當然瞭如指掌。

故而對戰略決戰持謹慎態度,傾向於打一場持久戰,不爭一時一地的得失。

他在向崇禎報告軍事部署時,一方面表示解錦州之圍的決心。

“大敵在前,兵兇戰危,解圍救錦時刻難緩,死者方埋,傷者未起,半月之內即再督戰,用紓錦州之急”。

另一方面陳述他的應對方略“且戰且守”。

“久持松、杏以轉運,且錦守頗堅,未易撼動。

若敵再越今秋,不但敵窮,即朝鮮亦窮矣。

此可守而後可戰之策。”

洪承疇的“可守而後可戰”的戰略方針是實事求是的,也是當時唯一可取的方案。

皇太極想要長久的圍困,也得源源不斷的從朝鮮那裡運糧支撐。

這年頭,糧食就是金貴的很,哪裡都不是那麼容易得到的。

況且堅守錦州城的總兵祖大壽,被清軍困五個月之久,仍然信心十足。

他特地派士兵出城向洪承疇傳話,城內糧食還足可支援半年,建議洪承疇用車營步步進逼,不要輕易交戰。

但是洪承疇卻是不這樣想,祖大壽被圍困,只要有糧食就能守住。

可一旦糧盡,那錦州、松山等地的軍將就玩完了。

更何況清兵加緊四面出擊,騷擾明兵,急需大力增援米豆。

洪承疇與邱民仰、吳三桂再三商議,急欲將糧料多運松、錦,以防不虞。

他們決計“以新年過節,出其不意”將糧運去。

正月初二、三兩天,裝糧上車,共一萬六千石,吳三桂親自帶兵防護,儘速趕運。

此計果然躲過清兵的監視。

明軍於初七進入錦州城,把糧食全部卸下去,初八空車返回。

待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駙馬太野太茶!長公主要不換個寵?

糖醋錦鯉

從驛卒開始當皇帝李自成

秋來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