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樹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9章 天下一致而百慮,吳明狂想曲,向樹人,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公元755年,杜甫在十一月寫下了《自京赴奉先縣詠懷》: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十二月的時候,安史之亂髮生,被評價為唐由盛而衰的轉折點。
安史之亂爆發後,玄宗倉皇出走,當走到馬嵬驛,士兵叛亂,殺了楊國忠父子。
權利本身就是一把雙刃劍,像楊國忠這種不學無術,德才都不配位的人擁有了權利,只會禍國殃民,最後害人害己,父子倆都被亂兵殺害。
唐玄宗接受高力士的勸言,為求自保,不得已之下,賜死了楊貴妃。
唐玄宗最廣為人知的兩件事,就是開創了“開元盛世”和楊玉環的愛情故事。
唐玄宗前半生為了權力和江山社稷而活,勵精圖治,開創了開元盛世,開創了盛世之後,李隆基逐漸開始滿足了。後半生的他為了自己而活,沉迷享樂,與楊玉環的愛情故事更是可歌可泣。他的生命中,江山美人,他都有過。不過是作為開創開元盛世的盛世明君讓他更開心,還是作為和楊玉環演繹可歌可泣的愛情故事中的三郎讓他更開心呢?大概都曾經讓他開心吧!
公元756年,李亨在靈武(今寧夏靈武)即位,是為唐肅宗。肅宗即位後,派人四處尋找李泌,恰好李泌也到了靈武。
李泌出身遼東李氏 。自幼聰穎,深得唐玄宗賞識。李泌成年後,非常博學,擅長研究《易經》,常遊歷於嵩、華、終南諸山之間,慕神仙不死之術。
李泌曾經寫詩譏誚寵臣楊國忠、安祿山等,楊國忠於是誣稱他曾寫《感遇詩》諷刺朝政,結果李泌被送往蘄春郡(今湖北蘄春)安置。
這些經歷讓李泌早早意識到權力的利害關係,此事之後,李泌脫離了朝廷,“乃潛遁名山,以習隱自適”。
《長歌行》:天覆吾,地載吾,天地生吾有意無。不然絕粒昇天衢,不然鳴珂遊帝都。焉能不貴復不去,空作昂藏一丈夫。一丈夫兮一丈夫,千生氣志是良圖。請君看取百年事,業就扁舟泛五湖。
不過,時局的變化讓他安心修道之路橫生枝節,被肅宗啟用後,他又進入了朝廷這個權力的是非之地。李泌的謀略與時遷移,應物變化,輔佐唐肅宗平定安史之亂之後,又在德宗朝參與內政、外交、軍事、財政等方面的籌劃,對內勤修軍政、調和將相,對外聯結回紇、大食等國遏制吐蕃,達成“貞元之盟”,使邊陲安定,在相當程度上保證了貞元時期唐帝國的穩定。
安史之亂後,君權多弱,相權又不專,導致朝官內部爭權奪利、各結朋黨,排斥異己。憲宗在位時已經關注朝官結黨傾向,多次與宰相討論朋黨問題。憲宗以後,出現了影響朝政四十餘年的所謂“牛李黨爭”。
公元819年,韓愈因諫迎佛骨一事被貶為潮州刺史。
韓愈三歲而孤,隨兄嫂生活。自幼攻讀六經百家之書,於貞元八年(792年)登進士第。
韓愈鄙六朝駢體文風,推崇古體散文,其文質樸無華,氣勢雄健,“文起八代之衰”,開古文運動之濫觴。後人尊他為“唐宋八大家”之首,亦有“文章鉅公”和“百代文宗”之名。
《原道》:博愛之謂仁,行而宜之之謂義,由是而之焉之謂道,足乎己無待於外之謂德。仁與義為定名,道與德為虛位。故道有君子小人,而德有兇有吉。老子之小仁義,非毀之也,其見者小也。坐井而觀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彼以煦煦為仁,孑孑為義,其小之也則宜。其所謂道,道其所道,非吾所謂道也。其所謂德,德其所德,非吾所謂德也。凡吾所謂道德雲者,合仁與義言之也,天下之公言也。老子之所謂道德雲者,去仁與義言之也,一人之私言也。
《原性》:性也者,與生俱生也。
性之品有上、中、下三:上焉者,善焉而已矣;中焉者,可導而上下也;下焉者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