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樹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9章 天下一致而百慮,吳明狂想曲,向樹人,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著重公平客觀原則;以德為用,著重教化為本。以商鞅之法,卻不迷信其權威主義,取其理法,結合儒家教化,把行法與教化合而為一。經過這樣的“法治革新”運動,蜀漢政權的工作效率明顯提高,吏治也逐漸清明。

公元229年,孫權稱帝,定都建鄴,國號“吳”,史稱東吳。

陳壽:孫權屈身忍辱,任才尚計,有勾踐之奇,英人之傑矣。故能自擅江表,成鼎峙之業。然性多嫌忌,果於殺戮,暨臻末年,彌以滋甚。至於讒說殄行,胤嗣廢斃,豈所謂賜厥孫謀以燕冀於者哉?其後葉陵遲,遂致覆國,未必不由此也 。

公元249年,司馬懿趁曹爽陪曹芳離洛陽至高平陵掃墓,起兵政變並控制京都。自此曹魏軍權政權落入司馬氏手中,史稱高平陵事件。

公元266年,曹魏皇帝曹奐禪位於司馬炎,改元泰始,是為晉武帝。曹魏滅亡,西晉開始。

司馬炎在位初期,革新政治,振興經濟。厲行節儉,推行法治, 頒行戶調式,促進人口增長,使得經濟社會呈現繁榮景象,史稱“太康之治”。 咸寧五年(279年),發動晉滅吳之戰,實現全國統一。此後,驕奢淫逸,怠惰政事,分封諸王,為“八王之亂”埋下隱患。

公元290年,晉惠帝司馬衷即位。

魏晉時期,流行“玄學”,玄學強調“有生於無”,道生於無,不生於自然,也就是道先於自然而存在了,因而玄學屬於唯心論範疇。王戎、王衍是西晉玄學清談家的首領。二人立論以無為本,整個士族在無的影響下過著腐朽的生活。

除了玄學意外,佛教也在中國迎來了大發展。拜佛無非是想求福禳災,特別是被亂世所困擾時,便想找一種希望和寄託,這促使人們將希望都寄託在了佛的世界。魏晉間洛陽佛寺多至十數,中國士族中也開始有人出家學佛,朱士行就是其中之一。朱士行到于闐國求梵書及佛經,在外國二十餘年,歸國後譯出《放光般若經》,宣揚大乘教義。世居敦煌的月支人竺法護遊學西域諸國,通三十六種語言,求得大量佛經,歸國後專心譯經,佛學大行於世。

當佛教開始盛行的時候,道佛二教的鬥爭也開始萌芽。晉惠帝時,道士王浮與沙門帛遠爭邪正,王浮作《老子化胡經》貶低佛教,到南朝發展成一個大論爭,在北朝,甚至發生宗教衝突。 佛道之爭中,道教是比較被動的,不僅造出一個傳說,強調佛陀是老子變的,而且還大量抄襲佛經的內容。

道家追求清靜無為,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佛家追求慈悲為懷,普度眾生,破除分別心,放下執念貪嗔痴。佛道之爭,爭來爭去,道教爭的不過是名利,佛教爭的不過是香火,都偏離了道家和佛家的本來面目。

公元281年,一座戰國墓出土大批古書,《竹書紀年》即是其一。

《竹書紀年》全書共13篇,記載了夏、商、西周、春秋時的晉國以及戰國時的魏國的歷史,按年編次。《竹書紀年》不以儒家的“仁義道德”為指導思想,大量記載古代“放殺”的歷史,比如書中記載了啟殺益、太甲殺伊尹等事件。此外,書中很多事件的記載也和其他史書的記載頗有出入。比如:書中記述,自周受命直到周穆王時應該是100年,而並不是周穆王100歲等。《竹書紀年》一書,以記載王室爭權奪利的鬥爭為核心。

《竹書紀年》因其寫作的思想和所記內容與正統的儒家思想大相徑庭,受到後世儒家貶斥,該書的學術地位日漸下降,甚至被稱為“荒誕”之書。但是,現在的歷史學家對《竹書紀年》仍十分重視。

公元291年,西晉皇族為爭奪中央政權而引發內亂,史稱八王之亂。

公元304年,氐族領袖李雄佔成都,自稱“成都王”,史稱成漢。

公元304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被騙到緬北的那些年

破金

結婚後,發現新娘是隱藏大佬

宴九歲

玄學大佬愛種田,忠犬相公逆天寵

漠一凹喵

假戲真做:豪門千金成了我媳婦

吃口甜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