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無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27節,東唐再續,雲無風,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公元719年,渤海一代英主大祚榮去世,渤海舉國哀悼。唐玄宗親自接見了渤海國的報喪使者,並賜帛五百段。為表重視,朝廷還專門派外交官去渤海弔唁。渤海為大祚榮舉行了隆重的國葬,諡之為高王。
隨後,朝廷再次遣使冊封大祚榮長子大武藝為渤海郡王,還兼領“九姓燕然都督”。大武藝即位後繼承父親的遺志,東征西討,建功立業,使得疆土不斷擴張,渤海聲威大振。雖然如此,有一件事還是讓雄心勃勃的大武藝耿耿於懷,那就是在渤海北部稱雄的黑水靺鞨。黑水靺鞨是個強大而鬆散的部落聯盟,分散在黑水(黑龍江與松花江匯合點以下到入海口)南北的廣闊地區。黑水靺鞨廣袤疆土讓大武藝垂涎三尺;黑水靺鞨與唐朝的密切來往更讓大武藝眼紅。黑水靺鞨也是唐朝隸屬下的地方民族政權,與渤海有相同的政治地位。但黑水靺鞨與唐朝發生關係較早,在公元722年,唐玄宗就已經封其酋長為勃利刺使。僅開元年間其遣使朝唐就達十五次以上,足見其與內地關係的密切程度。黑水靺鞨不僅對朝廷的貢品珍貴豐富,在黑水府建立後,他們還主動要求朝廷派員督導。唐朝對黑水靺鞨的順從行為非常滿意,除了滿足他們的種種要求之外,還賜給大量的生活必須品,並給黑水府的官員們封賞授官。這不免令大武藝產生政治上的危機感。
大武藝經過一番認真思考之後,決定用武力征服黑水靺鞨。他的理由是:“今不計會,即請漢官,必是與唐家通謀,腹背攻我也。”這一決定,立刻遭到以大門藝為首的反戰派的反對。大門藝曾做過多年唐朝的宿衛,不僅對大祚榮的外交政策有較深的理解,對唐朝的軍事實力也非常瞭解。他認為,對黑水靺鞨開戰就是背叛唐朝,而背叛唐朝無異於以卵擊石!大門藝義正辭嚴地勸誡大武藝:“唐國人眾兵強,萬倍於我,一朝結怨,自取滅亡。”大武藝根本聽不進去,命大門藝為進攻黑水靺鞨的主將。大門藝無奈,兵臨黑水靺鞨邊境時,再次上書大武藝退兵。大武藝非常氣憤,革去大門藝職務,準備將其召回殺掉,另派其從兄大壹夏統率三軍攻打黑水靺鞨。
大門藝見勢不妙,逃出軍營,投奔唐朝,向朝廷彙報了大武藝的行為和自己的遭遇。為了嘉獎大門藝,朝廷授予他為左驍衛將軍,並賞賜了許多東西。大武藝聞訊氣得火上澆油,一次一次地要求唐朝殺死大門藝,遭到朝廷的拒絕。這樣一來,大門藝就成為渤海與大唐關係的焦點。
大武藝對黑水靺鞨的軍事行動並沒有達到預期的目的,他對大門藝又鞭長莫及。雖然唐玄宗多次派人勸阻大武藝,但收效甚微。正在此時,契丹利用渤海與唐朝的矛盾,慫恿大武藝進攻唐朝。不自量力的大武藝於公元732年兵發水旱兩路,大舉犯唐。戰爭初始,唐朝在毫無準備的的情況下非常被動,大武藝所向披靡。唐朝一旦緩過神來,立刻調集大軍從西、南兩個方向進擊渤海,打算將其一舉消滅。新羅國王領奉朝廷之命,領兵十萬殺向渤海。由於時值冬季,天寒地凍,大雪紛飛,未及交戰,人馬就死傷過半。大門藝所率人馬從幽州一帶向西境進攻也毫無進展。唐玄宗認為這是天不滅渤海,下令撤兵。
雖然朝廷大軍撤去,大武藝還是被嚇得心驚肉跳,自己的莽撞冒失幾乎造成滅國之災!為了避免事態擴大,大武藝給自己找了個臺階下,說這場戰事實為兵諫,起因為“兄弟之爭”。為使渤海轉危為安,大武藝派人到長安呈送“請罪表”,表示自己追悔莫及、痛改前非的心情。唐玄宗從大局出發,原諒了大武藝,讓來人帶回一份恩威並用的諭旨:“敕渤海郡王、忽汗州都督大武藝:不識逆順之端,不知存亡之兆,而能有國者,未之聞也。卿往年背德,已為禍階,近能悔過,不失臣節,速復非遠,善又何加。朕記人之長,忘人之短,況此歸伏,載用嘉欣,永祚東土。”從此,渤海政權與大唐的關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