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無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1節,東唐再續,雲無風,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姓王,跟大唐名門太原王氏一個姓,其實不也是回鶻人遺脈?

這恆帥王鎔的祖上是回鶻阿布思部的遺族,名叫沒諾幹,在成德節度使王武俊手下擔任騎兵將領,王武俊收他為養子,因而改姓“王”,人稱“王五哥”。沒諾幹之子叫末垣活,末垣活之子叫王升,沒諾幹、末垣活、王升三代人在成德鎮都擔任騎兵將領。

王升之子王廷湊,在王承宗任成德節度使時為兵馬使。821年,朝廷消滅契丹王氏在成德的割據之後,改任魏博節度使田弘正為成德節度使。田弘正歸順朝廷之後常年對成德用兵,所以成德的將士們對田弘正有很深的怨恨。田弘正到成德就任,王廷湊利用成德將士們的仇恨心理,把田弘正殺死,自稱成德留後,迫使監軍向朝廷請封其為成德節度使。朝廷對王廷湊的自立行徑很是憤怒,任田弘正之子田布為魏博節度使,集合諸鎮兵馬攻打王廷湊。822年,朝廷征討一年之後仍然勞而無功。並且,在821年,盧龍鎮發生兵變,朱克融奪取節度使之位,再次背叛朝廷。822年,魏博鎮發生兵變,史憲誠自立為魏博留後,背離朝廷,攻打節度使田布,田布兵敗自殺。於是河北三鎮都同時背叛了朝廷。在這種諸鎮叛亂的情況下,唐朝皇帝只好承認王廷湊為成德節度使,從此,回鶻王氏開始割據成德鎮。

835年,王庭湊去世,其子王元逵繼位為成德節度使。855年,王元逵去世,其子王紹鼎繼位為成德節度使。王紹鼎在位兩年後去世,由於其子王景崇年幼,所以由其弟王紹懿繼位。866年,王紹懿去世,傳位給王紹鼎之子王景崇。王景崇之子就是王鎔,882年,王景崇去世,王鎔年僅10歲,繼位為成德節度使。

至於回鶻人卻繼承了漢姓,這個情況在唐朝十分普遍。其中很關鍵的兩點:第一個原因是唐朝皇帝喜歡給歸化胡人賜姓,由於皇帝賜姓是莫大-榮耀,所以這一類的胡人家族就都改從漢姓並傳之後人;第二個原因則是唐朝中後期的養子成風與朝廷對養子的法理認同。

養子,也叫乾兒、義兒、義男、養男、螟蛉等。收領養子作為一種社會現象,古今中外皆有,通常是為繼承家業,傳宗承嗣或者其他。但像唐末五代這樣出於政治、軍事目的而大批地收認,並在社會上層形成一種普遍的風氣,卻是極為罕見。這些養子也在當時動亂的社會和王朝迭興的歷史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歐陽修所作《新五代史》的時候,特為此專立一傳,名叫《義兒傳》,充分說明其普遍性和重要性。

這種風氣的形成,在隋末唐初之時,就已經開始顯現出來。據史料記載,當時都於河北漁陽的燕主高開道就有“親兵數百人,皆勇敢士也,號為‘義兒’,常在閣內。”逐鹿群雄之一的王世充也曾請為劉太后假子,認劉後為義母。太宗時,曾有大將張亮養假子五百人,因人告發,結果被太宗斬於市,籍沒全家。武后時的索元禮權傾朝野,收薛懷義為義子。

但是此時,養子現象其實還並不普遍。自節度使制度設定後,養子風氣才在河朔地區軍隊中大為流行,甚至成為一種制度。安史之亂後,李唐王朝在軍事上逐漸喪失了對藩鎮的控制能力,遂演成藩鎮割據的局面,養子制度也就隨之在各藩鎮軍隊中蔓延開來。譬如《舊唐書·安祿山傳》裡就說:安祿山,營州柳城雜種胡人也……二十年,張守矽為幽州節度,拔為偏將,以驍勇聞,遂養為子。安祿山在義父的提攜下,迅速發跡,進入勳貴上層,他於范陽築雄城,外示禦寇,內貯兵器,養同羅及降奚、契丹曳落河八千餘人為假子。《舊唐書·李寶臣傳》裡說:李寶臣,范陽城旁奚族也,故范陽將張鎖高之假子,故姓張名忠志……及祿山叛,忠志循歸范陽,祿山喜,錄為假子,姓安,常給事帳中。《太平廣記》記載:(田承嗣)募軍中武勇十倍者,得三千人,號外宅男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雙界軌跡

冥府之門

鄰人

[美] 楊·T.格羅斯

難以招架!他說再提離婚就親哭你

黎淳

韶華誤盡

扶疏

黑天鵝女友

林海潮聲

亮劍:報告旅長,我的團是兵團

薩達四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