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無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11節,東唐再續,雲無風,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築軍將士倚仗宦官權勢,公然藐視法令,王起堅決予以制裁。於是,那些囤積糧食的人家紛紛拋售餘糧,市場糧價馬上穩定下來,人民才得以度過饑荒。大和七年,王起升任兵部尚書,次年,出任襄州刺史、山南東道節度使(治今湖北襄樊)。王起上任後,派李業巡查各郡,主持修復各地倒塌的堤壩,又頒佈《水法》,令當地人民遵守。不到一年,這裡又恢復了昔日魚米之鄉的繁榮景象,水患災害也得到有效的控制。
大和九年冬,李訓、鄭注等發動的旨在消滅宦官的“甘露之變”失敗,宦官肆虐,濫殺無辜。王起被罷奪判度支之職,降任太子侍讀。由於唐文宗耽湎於文學,嗜好古文,王起以知識淵博入翰林院,講經論史,歷任太常卿,禮儀使、太子少師等職。唐文宗去世,王起充任山陵鹵簿使,宦官樞密使劉弘逸、薜季稜陰謀發兵廢黜剛即位的唐武宗。王起得知這一緊急情況,密奏唐武宗,誅滅了這些罪大惡極的宦官。王起因功起任為東部留守,封魏國公。
會昌元年,王起調任吏部尚書,三年,知禮部貢舉,四年拜右僕射,復知貢舉。王起曾先後四次主管科舉考試,所舉皆當代辭藝之士,有名於時。時人評價他舉士精鑑徇公。同年秋,王起調任興元尹、山南西道節度使(治今陝西漢中)、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為使相。赴鎮上任之日,唐武宗特在延英殿為他餞行,說,“宰相無內外。公,國耆老,朕有闕,當以聞”。大中元年,王起卒,年八十八歲。朝廷為他舉哀三日,追贈太尉,諡文懿。
敬翔指責的是王鐸,所以李曜辯解起來,最關鍵的一人自然還是王鐸。李曜對王鐸的介紹,可就不同一般人的理解了。
在李曜口中,王鐸是這樣的:其字昭範,生於唐元和中期,卒於唐中和四年。其父王炎,官至太常博土。王鐸於會昌初年中進士,累遷右補闕、集賢殿直學士,後為白敏中徵辟入西川節度使府。大中初,由地方調入中央任監察御史。鹹通元年以後,王鐸歷官駕部郎中、知制誥、中書舍人、禮部侍郎、御史中丞、戶部侍郎、判度支、禮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等職。
王鐸居官以清廉聞名。唐末科場風氣敗壞,賄賂請託公行。王鐸任禮部侍郎,主管科舉貢士兩年,專以獎拔後進為務,唯賢是舉,“所取多才實士”,“時稱得人”。
鹹通十二年,王鐸官居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之職,為免遭當時的執政宰相韋保衡的迫害。主動向唐懿宗上書請求免去宰相職務,得到批准,於是以檢校左僕射,出任汴州刺史兼宣武軍節度使。說到此處,李曜還笑了一笑,道:“所以說,昭範族公還算是朱令公之前任。”
敬翔依舊面無表情,張王妃倒是笑了一笑,看看敬翔,卻也不說話。
李曜也不以為然,他對王鐸的“平反”,說到這裡也就是關鍵時刻了。他是這麼說的:乾符二年,巢賊之亂爆發,很快發展成燎原之勢。經宦官田令孜和重臣鄭畋交相推薦,王鐸被調回中央擔任了門下侍郎、同平章事的職務,主持朝廷的日常工作。他在當政期間,整頓朝綱,“練制度,智慮周密,時論推允”。乾符六年,黃巢亂軍攻克廣州,接著一路北上,勢如破竹。此時,王鐸自告奮勇向朝廷請求督率諸軍,前往鎮壓。唐僖宗當即批准了王鐸的請求,任命他為門下侍郎,兼領荊南節度使、諸道行營兵馬都統,領兵駐紮江陵(今湖北江陵),扼制亂軍的北進。
王鐸到任以後,雖然做了一些備戰工作,“益募軍,完器鎧”,另外又對人民實行懷柔政策,“綏懷流散,完葺軍戎”,但是,“南方糜爛久矣”。所以,到了乾符六年十月,黃巢親率大軍自桂林順湘江乘船北上,連下永州、衡州,很快又攻克湖南重鎮潭州之時,王鐸正坐鎮江陵,他本打算與亂軍作一較量,不意潭州這麼快就失守,自忖江陵也難保,“未免遭受更大損失,挫傷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