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三十四章 為之計長遠,奮鬥在大明,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來,端著茶水,說道:“弟子拜見師傅。”
俞大猷接過茶水,飲了一口,說道:“好。好孩子,快就起來吧。”
周大同立即起來,站在俞大猷一側。俞大猷說道:“等我安排了事務,再來教孩子一些拳法。”
周夢臣說道:“何須如此。俞將軍帶走他吧,玉不琢,不成器。今後每年過年,讓他回家一趟就行了。”
恍惚之間,周夢臣想起了當年自己住校的時候。一年也不過回兩次家而已。
俞大猷對周夢臣這個決策,感到吃驚,隨即又有幾分佩服。
雖然百姓與士大夫之間,有易子而教,就是父親不教兒子,反而託付給關係好的朋友與同僚,為的就是擔心,自己下不去手。但是做官到周夢臣這個地步,一般都很少讓子弟遠離家鄉去求學了。
畢竟他們什麼沒有。住在家裡請西席不就行了。
畢竟離家在外,會有很多意外照料不了。在路上也很有可能遇見很多意外。
而周夢臣卻能下定這個決心。
只是俞大猷卻有些不敢。說道:“大人,您也知道,我是常駐東海五衛的。哪裡是新開闢的地方,乃是煙瘴之地,萬一?”
周夢臣說道:“我力主開海移民,如果海外之地,我周家人都不敢去,那不成了笑話?如果真有意外,我不也不怪你,是我兒命不好。”
俞大猷聽了,心中肅然起敬,心中暗暗感動。但是他萬萬沒有想到,周夢臣話鋒一轉,說道:“這一次,我也從大同,北-京,找來三十多個醫師,一百多個學徒,一部分安排在南洋,一部分安排在東海五衛之中,也算是為了解海外燃眉之急。”
周夢臣固然對開海有堅定的意志,但是他也不是不要兒子的命了。一來,周大同畢竟是他周夢臣的兒子,決計是不可能與那些移民擠在一起的。甚至可以說,周大同在臺灣居住條件,只會比在京師好,不可能會比京師壞。俞大猷是忠直,不是不懂人情世故。
二來,其實就外科醫生密度而論,海外一直在上升之中。周夢臣來之前,唐順之對他說的那些事情,他一直記在心中。
他在北-京也敲定這些事情。未來北-京,大同,榆林等地培養出來的新郎中,都會遠派到南洋去。努力讓海外不缺郎中。
其實,這也是緩解了一部分新畢業的郎中。
在周夢臣沒有關注的角落之中,醫學院培養,醫院實習出來的郎中,與傳統中醫派培養弟子的方式,形成了激烈的衝突。
不能說誰好誰壞,更多的是利益之爭。
這種培養方式,很快就培養出一些郎中。但是很多地方根本沒有那麼多市場。畢竟大部分窮人都是不看病的。如此一來,雙方自然要爭鬥。
所謂強龍不壓地頭蛇。
於是,很多新畢業的郎中,是沒有地方去的。
周夢臣給他們開闢了一條海外之路。固然是為了移民著想。但是無意之間,讓南洋的醫術勝過了中原地區。這也是後話了。
俞大猷聽周夢臣安排如此周全,也就沒有說什麼了。答應將周大同帶到臺灣去。
只是俞大猷臨走的時候,才發現周大同的行禮,整整拉了一船。
對於這一件事情,周夢臣都沒有辦法。都是李雲珍準備的。有十幾個護衛,一個個武藝高強,在軍中能當百戶的,有廚娘,有郎中,是李時珍的弟子。得真傳那種。還有一些侍女。乃至攜帶各種行禮。
吃得用得,各種各樣應有盡有。
面對李雲珍強大的母愛。周夢臣也只能退避三舍,他固然想讓周大同自己帶一個包裹滾動。卻是萬萬不能做到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