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十七章 對馬換濟州,奮鬥在大明,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三十七章

對馬換濟州

在周夢臣看來,李梁的兩個條件,有和沒有一樣 。李梁要軍功。周夢臣也需要朝-鮮軍隊從徵,將來打贏日本,即便李梁不說,周夢臣也會分潤一些戰功給日本的。

無他,在周夢臣看來,琉球一國可有可無。大明想在這裡減少駐軍,最好的辦法就是讓日本與朝-鮮相互制衡。周夢臣巴不得朝-鮮軍在日本大殺特殺。讓日本一想起朝-鮮人就恨得牙癢癢的。

這讓雙方絕對沒有聯合的基礎。大明只需留少數軍隊,就能維持這裡的局面了。

至於訓斥,剛剛也說了惠而不費。或許對朝-鮮黨爭很重要,但是對周夢臣來說,是舉手之勞。

如果周夢臣而今代表得是周夢臣本身,那麼如此小代價大收益的事情,周夢臣沒有什麼不滿意的。但是奈何周夢臣而而今代表的不是周夢臣自己。

是大明朝廷。

他一舉一動,都要考慮大明的形象,給大明辦事的小弟,豈能沒有賞賜。老大辦事,小弟吃虧,這樣下去,誰還願意當大哥的小弟。

所以,朝-鮮要得越少,周夢臣就要給的多一點,要立榜樣嗎。

當然了,周夢臣決計不會自己掏腰包,也不會慷朝廷之慨,消耗大明百姓血汗。

周夢臣心中一動,說道:“這樣吧。朝廷不會白用朝-鮮的,徵日之後,朝廷以對馬島換濟州島,你看如何?”

李梁一聽,頓時大喜,說道:“外臣代朝-鮮上下,謝過大人。”

對馬島在後世依舊是朝-鮮與日本之間的領土糾紛地方。

而今這個地方也是兩屬之地,朝-鮮世宗時期,乃是朝-鮮國力最強大的時候,征服了對馬島。對馬島的日本大名擔任了朝-鮮將領。

但是這已經是一百多年的事情了。

對馬島很長一段時間,是日本與朝-鮮貿易的中轉站,同時也是倭寇的發源地之一。來中國的倭寇,有相當一部分就是來自對馬島。

當然了,比起大內氏與島津氏這些名聲顯赫大名,對馬島的宗家就是顯得暗淡許多了。

不過,周夢臣既然來日本算賬,也少不了對馬宗家。

而為什麼李梁這麼高興。第一,有一個對馬島,對朝-鮮上下也有了一個交代。第二,在某種程度上,對朝-鮮來說,對馬島比濟州島重要。

因為濟州島總體上來說是偏離主航道的。而對馬島就是在朝-鮮與日本之間的海峽中間,既是日本與朝-鮮航道關鍵節點,也是抵抗倭寇的第一道防線。

而且對馬島有人劫掠大明,難道對馬島就沒有人去劫掠朝-鮮了。

自然也是有的。對馬島就是倭寇發源地之一。

而當年兩屬之地的對馬島,而今幾乎是站在日本一邊,等幾十年後,日本進攻朝-鮮,對馬家也是急先鋒。就可見一斑了。

可以說,朝-鮮很多人未必不想除之而後快。但是朝-鮮軍隊的實力,並不比大明的衛所軍隊強上多少。

周夢臣說道:“既然,如此你立即去調集朝-鮮人馬,最少萬餘歸於胡大人之下。等你的人員到齊之後,就先克對馬,對有些人提一個醒。”

李梁自然答應下來。

於是周夢臣讓胡宗憲跟著李梁走一趟漢城。似乎周夢臣給出的條件很優惠,又似乎是大明的名頭讓朝-鮮人不敢違背,再好像是李梁的活動能力驚人。

總之,周夢臣的想法,漢城那邊一點想法都沒有,全部答應下來。更是加封李梁為全羅,慶尚兵馬總管,統領十萬大軍,從天朝徵日。

雖然說朝-鮮八道,李梁統領兩道,朝-鮮四分有其一的兵力,但實在沒有十萬大軍,都是紙面上的。而且周夢臣不兩在這裡久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奮鬥在大明

名劍山莊

凰後萬萬歲

夏蓮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