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七十三章 氣學與心學的再次對決,奮鬥在大明,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王畿的學問根底,無與倫比。幾十年來講學生涯,口舌上的功夫,自然無與倫比。
楊節一個人不是對手,王世貞也上臺,還有馮從道,三個人一併上,也不能在言語上佔據絲毫上風。王畿將一套,人心既治,則天下大治,認為科舉應該選拔是道德上的正人。而大明而今的一切,都是程朱理學不諳治心之道。應該用心學補之的道路,說得無懈可擊。
幾乎是那種,你明明知道對方說的有問題。但就是說不過他。似乎即便是嘴巴上多長了幾根舌頭,也抵不過對面一根舌頭。
更要命的是,王畿臨陣倒戈,不僅僅讓徐階大吃一驚,還讓周夢臣等一干人等大吃一驚。周夢臣之前準備的十幾個預案,全部落空了。
一時間周夢臣也緊張起來,擔心自己兩個弟子不行。至於王世貞,他所學太雜,如果全部論起來,王畿未必能勝過他,但是分散開來,他就不是王畿的對手了。
這個時候馮從道心中各種念頭湧上,他忽然想起周夢臣一段對於兵法的闡述。當時是周夢臣解答他們問題之餘,馮從道忍不住問的話。畢竟周夢臣是天下第一名將。關學弟子很多都喜歡從軍。自然要問一問了。
周夢臣當時地回答:“是,戰勝之道,無他,以優勢打劣勢。”
“這個優勢不僅僅是兵力優勢,而是各種優勢,糧食優勢,對天氣的適應優勢,甚至某一支兵種的戰鬥優勢。在知己知彼的同時,透過各種調動,形成我方優勢對敵方劣勢。然後就好像推骨牌一樣,從敵方最薄弱的地方突破。”
“當然這是總原則,在這個原則上,就是運用之妙在乎一心了。”
馮從道心中暗道:“我比王畿優勢的地方在哪裡?”馮從道心中迅速閃過很多項,忽然鎖定了一項,那就是科舉改革的方案。
這個科舉改革的方案,不是他的。而是周夢臣的。
周夢臣也效仿徐階教育弟子,將這有志於仕途的弟子,納入幕府之中,很多事情都讓他們揣摩。就好像是徐階調教李春芳與張居正一樣。
只是周夢臣現在還沒有心思調教弟子。在用心程度上,不如徐階。
不過,這也對楊節,馮從道兩人大有裨益。最少透過周夢臣的渠道,可以瞭解大明絕大多數的事情。朝廷執行在他們眼前沒有什麼秘密可言。
這一點就是無窮之好處。
所以,馮從道對周夢臣對於科舉改革的草案,還是瞭解一二的。雖然沒有最終定型,但是他對周夢臣改革的思路還是瞭解的。他敢肯定,王畿在這方面絕對沒有積累。
這不是藐視王畿。
而是術業有專攻。
就好像王世貞在王畿面前幾乎不知道該怎麼開口。那是王畿不行嗎?自然不是。如果兩個爭論史學,文章,乃至於其他方面。看王世貞不弔打王畿。
蘭陵笑笑生,豈是吃素的。
王畿根本沒有在朝廷上混幾日,也根本不知道朝廷章程改易是何等的複雜。王畿提出一個思想,將這個思想邏輯說圓,是沒有問題的。
但如果將這個問題落實在具體章程之上,卻未必能行。
所以,這裡才是突破口。
馮從道說道:“敢問王老先生。你覺得該如何以心學補聖學?”
王畿非常自然地說道:“當上奏朝廷,去程朱之學,改以陽明之學作為考試標準。”
馮從道等了片刻,說道:“就這一點嗎?”
王畿有些迷茫,說道:“還要有什麼?”
對他來說,以心學代替程朱理學成為考試標準。這已經夠了,代表心學成為大明官府學問。完成了陽明公,以及心學無數大儒的心願。還需要什麼?
但是對於大明來說,這其實一點也沒有解決問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