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十六章 治河方略,奮鬥在大明,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驗算。不過,大概也就在二尺三尺之間。”

周夢臣心中暗道:“二尺三尺之間。也就是六十里面到一米。”周夢臣心中暗暗搖頭。

這這個數字太高了。

無他,整個黃淮海平原的海拔並不高,也就一兩百米而已,甚至最低的幾十米也是很正常的。假設,大明重新修建一道河道,能讓黃河自然流淌。以每年一米的速度,只需一兩百年,這一條河也就成為了地上懸河了。

即便是增加了束水攻沙的手段,也是一樣的。

前文就已經說了,束水攻沙即便再束水,也不可能一點泥沙都不沉澱。不過都是沉澱在下游而已。畢竟出滎陽之後,河道漸漸平緩。水的下切之力,也會漸漸地乏力,更不要說在出海口,很有可能遇見抬高的河床。大量沉澱,也就是出海口往上幾百裡之內。

如此一來,即便人再怎麼壓迫河流。時間一到,黃河也必然決堤。甚至壓制的越猛烈。決堤之後的破壞力也就越強大。

單單這兩個資料,都讓很多人陷入沉思了。

這個時候,忽然有一個人嘆息一聲,說道:“如果能人為的揭河底就好了。”

周夢臣定睛一看,卻是劉修水。周夢臣說道:“揭河底,什麼是揭河底?”

劉修水說道:“大人,那是禹門口見到的奇景。”劉修水陷入沉思之中,隨即緩緩道來。

“那一年我到山西兩岸測繪,遭遇大水,水來的非常湍急,我記得非常清楚,河水衝到了龍王廟之中,水跡就在龍王像口中。當地百姓說,這是龍王河水。是龍王在關鍵時刻,將洪水都喝了,水才會退。”

“我記得非常清楚。我躲過洪水之中,再次去測繪,讓人難以相信的事情發生。河岸淤積的沙地,下陷了丈餘。當地百姓說這個揭河底。在我看來,就是因為洪水太大。將整個河底的泥沙都沖走了。才有這種情況,如果我們能人為的揭河底,一年有一兩次,就不用擔心黃河是地上懸河了。”

周夢臣聽了劉修水的話,第一個感覺就是小浪底工程。

如果關注新聞的人就會知道,小浪底水庫常常搞調水調沙。老百姓稱呼為洗河。本質上與劉修水所言的揭河底是一樣的。

人工製造洪峰,來洗刷河床,將泥沙衝出大海。保持黃河河床下切,不成為地上懸河。

周夢臣不知道,是先有揭河底這個自然現象,才讓水利專家有了靈感,搞出小浪底調水調沙了。還是調水調沙是無數專家辛苦的成果,與揭河底沒有一點點的干係。

不過,劉修水給周夢臣帶來信的思路。他心中暗道;“而今在黃河主幹上修建水庫,是不現實,也不科學。但是在黃河兩岸建立大小水庫,用來沖刷河床。卻是可以的。”

“潘季馴的治水之策中,也有以清刷黃的想法,不過,他想的是用淮河衝黃河沙。我想的卻是建立層層水庫,實在不想的時候,也可以用蒸汽機補水。”

周夢臣心中有這個想法,卻沒有說出來,畢竟太過不完善了。

程大位將各種資料給報過之後,雖然這些資料誤差值都有一些大。以至於程大位想要造出來一個能夠幫組人計算的工具。

但是即便如此,這些資料,也是人們第一次用數學去描繪黃河的種種,為治理黃河提供了豐富的根據。

在瞭解完這些資料之後,周夢臣就讓下面的學生自己討論起來。一時間,天馬奔騰,什麼想法都有。大多數都是不切實際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奮鬥在大明

名劍山莊

凰後萬萬歲

夏蓮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