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十三章 井,奮鬥在大明,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因為長江出三峽在荊州一帶一洩千里。再加上從明代開始,湖廣熟,天下足。之所以如此,就是在明代中期,展開了大規模的圍湖造田,一個個湖泊就此消失,長江兩岸有了大量耕田的同時。

長江也失去了很多可以儲存江水的地方。

長江水患也越演越烈,越往後,越厲害,到了而今,長江水患遠在黃河之上了。

周夢臣皺眉,說道:“今年應該不至於吧?”

張叔大搖搖頭,也沒有說什麼。這種事情如何說的準啊?現在說什麼也沒有用。他岔開話題,說道:“周兄,怎麼在這裡?我聽說這一段時間,車巡撫已經下令要求湖廣各級府縣都停止其他政務,一切以抗旱為要,江夏縣衙之中,估計忙得腳不點地了。”

周夢臣輕輕一笑,說道:“託之前的福,縣令將我當神仙供著。我什麼事情都沒有?”

張叔大說道:“卻是屈才了。”

周夢臣心中微微一動,說道:“正好,我有事與張兄請教一二。”

張叔大目光與周夢臣的目光一對,心中若有所思,說道:“好。”

兩人來到了養濟院之中。

周夢臣說道:“我久在書齋之中,卻不知道抗旱以何事為要?”

張叔大聽了,說道:“抗旱自然是修建水利為要,很多地方只要修建一些溝渠,即便遇見旱災,也不怎麼怕了。只是而今修建水利,卻是臨淵結網,臨渴掘井之舉,有些太遲了。所以一般來說,抗旱,當以兩事為主,一是修建水車,二是挖井。這是見效最快的,也是周兄用武之地。”

周夢臣見被張叔大看破了,也不隱瞞,說道:“張兄,所言極是。我這一點微末本事,比不上張兄。但是在制器上,還是有些可以自傲之處。見生民疾苦,自然不願意袖手旁觀。”

當然了,周夢臣也是有一點私心的。

周夢臣反思之前,他為什麼轉危為安,就是因為他在士林之中薄有名聲。

在古代農業生產,是一等一的大事情。

如果在這上面有說助益,周夢臣的名聲只會更大。

這個舉動,在古代有一個專門的名詞,叫做“養望。”

張叔大正準備說話,卻看見趙九,程大位等幾個人站在外面。

周夢臣看見了,講幾個人叫進來,問道:“什麼事情?”

趙九說道:“大人,我們已經找人來看過水脈了。只是挖不動。”

周夢臣聽了,與張叔大對視一眼,心中暗道:“真是說什麼來什麼?”

周夢臣說道:“張兄一起去看看?”

張叔大自然沒有拒絕了。

一行人就到了挖井的地方。

卻見一個葛衣老人,還有幾個壯丁光著膀子站在一邊。

趙九立即為周夢臣引薦。

這個老人就是負責挖井的人。也是周夢臣是官府中人,否則這個時候,是不可能立即找人過來的。

周夢臣看了看已經挖開的水井。並不是多深。大約有一米多深。

周夢臣說道:“怎麼回事?”

老者立即上前說道:“稟報老爺,這一帶在蛇山與鳳凰山之間,本來就石頭比較多,而養濟院這裡靠近城牆,更是如此。而且今年旱情,水位也下降了不少,更難以打通了,非小的不盡力。實在是打不動。”

周夢臣說道:“能不能用火藥?”

老者說道:“老爺,萬萬動不得,只要一動火藥,這井非塌不可。”

周夢臣聽了,只覺得撓頭,說道:“真沒有辦法了?”

這老者說道:“小老兒無能,這樣地面也只有四川那邊的人能打通了,我等沒有這個本事。”

周夢臣有些好奇,說道:“四川打井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奮鬥在大明

名劍山莊

凰後萬萬歲

夏蓮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