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章 嘉靖三十七年,奮鬥在大明,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一章

嘉靖三十七年

恍惚之間,一年過去了。而今已經是嘉靖三十七年了。

周夢臣在這一年的事情之內,沒有做別的事情,做的唯一一件大事,就是將總督府,從蘇州遷到上海縣。更是在上海基礎設施建設上下了大功夫。首先是疏通了吳淞江。蘇州到上海的水道暢通無比。而蘇州又是整個江南。不,是正經江南浙北的水路中心。蘇州通往上海的水路暢通無比,也就說明,大明最富庶的地方,江南四府,加上浙江杭州府以北的地區,都可以透過上海進行海貿。

而且都是水路。水路消耗最少,即便是多一些里程也沒有什麼。

如此一來,就奠定了上海乃是第一大港的地位。

也正是這樣的地位。周夢臣才下定決心,將總督府從蘇州遷到了上海。

從城市定位上來看,蘇州是生產中心,消費中心。他的核心地位是沒有動搖的。但是上海卻代表著海洋經濟的崛起。而今上海依舊是附屬於蘇州的經濟體系,但是這種主客易位需要多少年?

周夢臣並不知道。

但是他非常期望這一件事情發生。

因為當這樣一件事情發生的時候,那就意味著要麼中國在海外佔據足夠的經濟份額,以至於對外經濟的分量最少與大明國內經濟等量齊觀,甚至要超越。要麼就是有敵人人從海上來。大明內部的經濟體系不得不依賴於外部經濟。

後者,也就是上海崛起的過程,上海的崛起就是西方入侵進一步加劇的過程。

當然了,周夢臣期望的自然不是前者。他期望的是,大明有足夠的海外領地,而本土源源不斷的物資支撐這些海外領地,並遠銷到其他國家。讓大明在十六世界就能成為世界工廠。

對於這一點。周夢臣也下了大功夫。

首先是江南造船場。江南造船場可以說是上海最大工坊,僱傭勞工數萬再加上一系列木工工具。最近正接下一個大膽子。不是別的。就是給東海水師換裝。東海水師二百多艘船,都是老船舊船,俘獲的船隻。

而且在周夢臣看來,也並不符合未來的海戰。因此周夢臣制定了四十艘炮艦的計劃。這四十艘船,都是福船船型稍稍改進了一下,進行過特別加固。有豐富的水密艙。還有專門的炮位。

一艘船寬五丈,長十五丈,有六十個炮位。一般來說,裝五十門火炮就足夠了。而這火炮也是由朔州軍器監專門訂製的,炮身更重,每一門重一千二百斤。火力兇猛。適合海上作戰。甚至還有線膛炮的版本,只是因為鋼材的原因,三五炮就能打平線膛。而且因為是前裝炮,裝炮彈的時候,是非常困難的。需要用長柄軟木槌,輕輕敲擊,一點點的將炮彈裝進去。太浪費時間了。只有兩三門的樣炮。但也有當年北-京城下一炮的風采了。

這也代表了,大明最高的製造水準。

不過,這也很貴了。一艘船加上火炮,一萬兩還稍稍出頭的。

而且這樣的船隻,完全沒有什麼運貨能力。幾乎上能裝滿所需彈藥補給,糧食清水等物資,就差不多了。額外運載量,簡直是少得可憐。不過,這才是周夢臣心目之中真正的戰船。

而且不是之前將在船頭增添幾門火炮就能當戰船用了。

除此之外,還為東海水師增加了其他很多船隻。畢竟正規的水師不是一種船型打天下的。總之,東海水師總體上有船隻二百多艘,臨近三百艘。除卻這四十最大的戰船,還有一半比最大福船小上一號兩號的小戰船,分別能容納四十門火炮,還有二十門火炮的船隻。至於更小的船隻。東海水師就不裝備了。不過,這樣的小船,浙軍,閩軍,還有剛剛建立起的南直隸軍,還是要一點的。

這也是俞大猷思忖了好長一段時間,最後做出的抉擇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奮鬥在大明

名劍山莊

凰後萬萬歲

夏蓮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