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十七章 雁翎刀v倭刀,奮鬥在大明,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十七章

雁翎刀vs倭刀

一個小小的營地之中,空間是有限的。在騎兵突入的第一瞬間,給了倭寇很大的打擊,但是接下來的情況,戰馬就派不上什麼用場了。

雙方在街頭巷尾短兵相接。

不得不承認,倭寇的組織上是欠缺的。但是卻有一種骨子裡的窮兇極惡。

畢竟,他們都知道,他們在江南都做了什麼, 不說別的地方,單單說裡,也算是嘉興府富饒之地,但是而今卻幾乎成為一片白地,這村子裡面還有無數擄掠過來的江南女子。

總之,所謂施暴者,都是膽怯的。他們膽怯於,他們施加於別人的暴行,反過來施加在自己身上。

於是乎,寧肯死,都不會投降的。

只是,他們在面對大部分江南明軍的時候,以少敵多,還能如砍菜切瓜一般,但是對比自己少的大同精騎,卻啃不動了。

是的,交戰片刻,大同精騎也意識到,這裡騎兵並沒有太多的優勢,於是紛紛下馬步戰。

但是即便下馬步戰,大同騎兵的組織性依然在,他們以什伍為單位,互相配合。在俞大猷看來價格超過百兩的裝備也發揮出作用了。

在交戰之前,大同精騎不吝嗇,先拿兩個掌心雷開路,隨即先將自己手中的手銃打光,然後在拎刀衝上去,他們所用的刀,都是制式雁翎刀,要說什麼名刀,倒不至於,但都是用蒸汽錘直接錘好的。鋒利不鋒利,要看每一個士卒是怎麼開得鋒,研磨的怎麼樣。但是卻非常結實。

之前的使用經驗是,幾仗下來,刀口好像狗啃了一般,似乎變成鋸條了。這是常有的。但是還真沒有見過,什麼削鐵如泥的神兵利器.而且戰場之上,也用不上什麼削鐵如泥的武器。因為冷兵器都是消耗品。即便再好的刀,砍翻十幾個人之後,也必定捲刃。

而今,情況就是這樣。

工業化生產的雁翎刀在品質上比日本武士刀看上去稍遜一籌,但是這種稍遜一籌,還沒有到被砍斷的地步。但是大明的甲冑卻是勝了日本人的防具不只一頭。

即便大部分真倭,身上也是沒有什麼甲冑的。有皮甲的,都少之又少,甚至一些日本浪人,不過穿著尋常衣服,腳下也不是靴子,而是木屐。

即便有幾個刀法不錯的日本浪人,在大同精騎面前,也是頻頻受挫。武士刀劈在大同精騎的身上,如果劈得太正,就會被甲冑擋住,談不上毫髮無損,即便上比木棍打了一棍,要稍稍疼一點。

如何不攻軀幹,攻四肢。畢竟這甲冑比較簡陋,四肢上是更加靈活的皮甲。但是皮甲也是甲冑。一般來說,有皮甲一層保護。只能砍傷,做不到砍掉手臂。

砍傷之後,才能尋找甲冑的縫隙,給大同精騎,打出致命的傷害,或從甲片中間刺過去,或砍向脖子等要害地方。

總結來說,一個刀術很好的日本武士,他最少做三步才能殺死一個大同精騎,第一步,盪開,劈開,等用盡一切辦法,讓大同精騎招數用老,將他的雁翎刀挑落,或者引開,讓他空門大樓,然後在四肢上用力砍上一刀,讓他吃痛失去一時間提不起力氣。然後才能聚精會神,打出最後要害打擊。

因為要害之地,都是防禦的。最少有一層皮甲。不凝神,很可能打偏了。就有可能讓對方緩過氣來。

而大同精騎對日本人就不一樣了。

衝上一刀砍在沒有甲冑的身上,即便不砍個一刀兩斷,也要重傷。接下來重傷的人,是不可能活在戰場之上的。

這已經是非常鮮明優勢了。

而且大同精騎,也不是江南明軍那些魚腩。大部分這大同精騎,從小都跟著父祖練習刀兵之術,好上戰場。或者在韃子南下的時候保護家人。

他們的刀法或許沒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奮鬥在大明

名劍山莊

凰後萬萬歲

夏蓮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