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十七章 雁翎刀v倭刀,奮鬥在大明,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有日本武士從小練刀純粹,但是戰場上,又不是比武場,無數人密密麻麻的廝殺。任你宮本武藏,被幾十個甲士圍在這種狹窄的戰場之上,也未必自信能夠脫身。

在戰場上,刀法也不過那幾下。大同精騎都數從軍數年,在青城之中惡鬥過。單單在武技上,雙方也就半斤八兩,日本戰國幾十年來,無日不戰,而大同邊境,從開國以來,又平靜過幾年?

這樣不同情況下,培養出來不同的尚武之風,撞在一起,本來就難分高下。不過,大明的甲冑優勢,一下子就打破了平衡。

雙方僅僅是僵持一會兒,明軍就大踏步的殺了進去。

忽然在這個時候,一陣噼裡啪啦的聲音傳來。立即有人大喊一聲:“撤到房子後面。”

卻是攻在最前面的唐天祿高喊之聲,隨即大同精騎在命令下,如潮水一般退卻,但依然有十幾具屍體丟在原地了。唐天祿重重地將刀子劈在柱子上,罵道:“好毒的火器。不比咱們的火銃差。”

原來是,唐天祿衝得太猛,一杆子衝到了最核心區域,幾乎殺到了陳東的面前,陳東只能集合薩摩藩火槍手,依靠房屋為掩體,不分地方,來了一陣火槍。

這也是這基層軍官經驗豐富,雖然騎兵沒有裝備火銃,但是大同步卒火統裝備幾乎到了七八成之多,他可是見過火銃的威力。他們身上的甲冑,是吃不消的。

所以。立即撤回幾步,躲在房屋之中。

甚至唐天祿對日本火槍的判斷,也是很精準的。

日本是仿製葡萄牙的火槍,也是火繩槍。而周夢臣裝備的大同軍制式火槍,最先裝備的也是火繩槍,後來也開始裝備燧發槍了。周夢臣離開大同之後,這種普及速度,就有些慢了。

雖然之前大同火銃,是周夢臣監督生產的,但是周夢臣改進的方向,並不是火銃的威力,而是生產工藝與質量。畢竟,周夢臣一開始對火銃的要求,就是寧可威力弱一點,也決計不能炸膛。威力弱一點,或者在戰場上吃一點虧,但是武器如果不可靠,士卒們是不想用的,如此一來,在戰場等於沒有。

在周夢臣這個理念之下,大同火銃其實有一些冗餘量的。而日本火槍,也就是種子島的火槍,卻是完全不一樣的。種子島火槍,或者說鐵炮。採用的是另一種生產方式,一個匠人就好像打造名刀名劍一般,包攬所有地製造環節。如此一來,雖然生產效率低下。但是生產出來的都是合格品,對每一分火藥力量的挖掘,都是很到位的。

這就是之後,由戚繼光等將領引進,影響了中國火器很長一段時間的火銃,鳥銃的原型。

雙方不同的技術路徑,底蘊是完全不一樣的。雖然朔州監與大同書院的聯合,最新的火銃,燧發火銃在威力上都有所加強。但是前邊說過,軍品寧可威力弱,也不能不可靠。

所以,想要大規模裝備軍隊,還是要等一段時間,畢竟燧發的發火率,一直是很感人的。

但是此刻,雙方火銃的威力是相當的。

唐天祿才不會傻乎乎地衝上去,挨鉛子的。這一路殺過來,他的百戶只有幾個掛彩的,根本沒有死幾個,而且卻被倭寇殺了十幾人,他已經惱火之極了。但是理智尚在,唐天祿立即叫來一個士卒,說道:“去將這裡的情況,報給伯爺,讓伯爺送掌心雷過來,只要有幾十個掌心雷,老子,就將陳東的人頭送到伯爺面前。快去。”

剛剛炸得有多爽,每人幾個手榴-彈。早就扔沒了,不得不向後面求一些。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奮鬥在大明

名劍山莊

凰後萬萬歲

夏蓮迷